“刑不上大夫”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30
刑不上大夫是说古代大夫犯了法可以跟平民不一样的待遇,比如平民必须五花大绑,而大夫就不用了,平民死刑的时候一般要到什么菜市口,而为了保留大夫的颜面他们就不用了。他们犯罪也要被罚,只是轻些。
第2个回答  2017-12-28
大夫是古代贵族阶层的一种称谓,身份显赫且高贵,所谓刑不上大夫,指的是身份为大夫的人犯了法,也不给他用用刑,这是封建王族的一种特权,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2-28
刑不上大夫
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于市”,而“于朝”。
第4个回答  2017-12-28
古代大夫以上的阶层,享受的“特权”之一。礼记曲礼: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东汉郑玄注云: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八议又称“八辟”,是“刑不上大夫”的礼制原则在刑罚适用上的具体体现。所谓“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定罪后,不使用残害肢体的刑法,而是首先选择或劝其自裁,以砺臣节;其次“戮于朝”(杀死在朝廷)。同姓贵族有罪,则由甸师执行,秘密暗杀于郊野(参见《周礼·甸师》)。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
礼记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东汉郑玄注云:礼不下庶人,为其遽于事,且不能备物。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唐孔颖达正义云: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又分地是务,不服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白虎通云:礼为有知,制刑为无知。设礼谓酬酢之礼,不及庶人,勉民使至于士也,故士相见礼云:庶人见于君,不为容进退,走。张逸云:非是都不行礼也,但以其遽务,不能备之,故不著于经文三百威仪三千耳,其有事则假士礼行之。
唐孔颖达正义云: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张逸云:谓所犯之罪,不在夏三千、周二千五百之科,不使贤者犯法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