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是什么意思,它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这句话从字面的意思来说是:对于士大夫和朝廷的官员们,他们即使是触犯了法律也不会受剕刑它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并且后来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也借用过这句话来表达的是即使是士大夫触犯了法律也应该受刑,不然后果会很严重。对于这两个的差别,有两种解释。

01:众所周知,古代的用刑方式还是很多的。从史书重记载的“五刑”,其一是墨刑、其二是劓刑、其三是剕刑、其四是宫刑、其五是大辟之刑。除此之外,还是有其他的一些刑法,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好一点。因此,作为一个士大夫,倘若她们犯罪了,想要全身而退肯定是不可能的,至少还是需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任。因此这样一来,这句话的解释应该就是不会对他们使用“五刑”而已。

02:这句话的“刑”不是指刑罚,而是指的是古代的刑部,即表示司法机构。因为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古代的刑部是处理案件的地方,倘若这时候审讯的对象是身份高贵的士大夫,刑部官职比他们低,自然不敢直接就这样定罪给他们,只能启禀皇上,听听皇上的意见后才敢继续做决定。不然你想如果自己就这样断案了,到时候出现了问题,皇上追究起来谁敢去担负这个责任?

所以通过以上的两种解释,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得到士大夫虽然身份比较高贵,但是法律无情,他们可以拥有一些好处,但是肯定还是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况且下一句叫做“礼不下庶人”,表达的就是在百姓读书比较少,所以对于礼节方面可以不用对他们太过于严格。这样一来就与“刑不上大夫”的意思相对上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0
“刑不上大夫”主要就是说大夫(古代一般指读书当官的人)犯了法可以依法判处的,但是不要上刑罚,这最早是出自《礼记》。
第2个回答  2020-04-20
刑不上大夫”一语,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其原文为:“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其中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常常为后人所引用。
第3个回答  2020-04-20
“刑不上大夫”本意是指贵族或特权人员犯罪,和普通百姓一样,都应该受到惩罚。这句话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