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样不生闷气,应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有些朋友爱生闷气。生闷气的时候不跟人讲话,脸色也很难看。虽然默不作声的,却让周围的人同样感到十分难受。看看你自己,是否也有爱生闷气的臭毛病呢?如何改掉它?

工具/原料

    <p>生活经历</p>

    方法/步骤

    1

    学会大度些,让自己能够超脱。为什么自己要生闷气呢?其实不就是自己的心胸太狭隘了吗?心眼太小,遇事就老是想不开,喜欢纠结于并不值得的小事。如果一个人心怀开阔,怎么会有不能解除的烦恼呢。一个石头,丢进碗里,就会把碗砸碎;而丢进大海中则波澜不惊。我们就要做心宽似海一样的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

    把幽默带进生活,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多跟富于幽默感的人接触,从他们的幽默中感受到愉快。受到幽默的影响,可以开阔自己的胸襟。遇事不顺时,试着以幽默的方式自嘲自乐。时间久了,你就会觉得自己的性格已经变得活泼开朗,不再那么爱生闷气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

    训练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的心理接纳能力。一个喜欢生闷气的人,对于任何事情,习惯于以消极的心理接纳。即使事情并不那么坏,也总是想得很糟糕。再就是毫不处理地接纳下来,闷在心里。这样问题就大了,闷得很难受,甚至成伤。要改掉这个坏毛病,遇到问题先要问问是否有道理,原因在哪里?然后想想怎么去解决。就是不要把问题闷在心中,先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会生闷气折磨自己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

    人到无求品自高,拥有淡泊的心态。不去追名逐利,不为身外之物大喜大悲。心境淡泊,不跟别人比较,就不会因为输赢的事情而郁闷,也不会给自己造成过大的压力,更不会对别人牢骚满腹。淡泊的平常心,可以消除一切危害身心健康的因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

    可进行预防和药物调理,尽量不使自己生闷气。受到失恋的打击、病魔缠身时,千万要想得开。生闷气很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必须未雨绸缪,及早预防。如果你感到很郁闷,却又不能及时就医,可以到药店买一两盒逍遥丸(散)服用。这种逍遥丸的效果很奇妙,可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具有独特的消气作用。爱生闷气的你,相信服下此药之后,你忧郁的心情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END

    注意事项

    不攀比嫉妒,不做太难的事情,不强求自己,就会少生许多闷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5

经常生闷气,这样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生闷气的时候对肝脏伤害最大,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胃溃疡。爱生闷气的人在生气时一定要会自己调节,可以缓慢的呼吸几次,这样能够吸取充足的氧气,充足的氧气可以改善大脑的状态,帮助生气的人冷静下来。生气的时候可以马上喝一杯水,也可以听轻快的音乐,听轻快的音乐能够使心平静下来。

总是生闷气应该使用以下的方法进行解决:一、适当运动,如果出现生闷气的问题,与其反复思考、忧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不如从这个问题中转移出去,适当做运动,比如跑步、瑜伽、打球等运动可以有效转移注意力、发泄负面情绪,同时让自己变得自信和快乐。二、积极沟通,主要是在生闷气的时候选择和父母、家人、同事、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理解和帮助,尤其是家人的帮助和包容永远是精神支柱最大的来源。三、适当做自己感兴趣或者已经计划好的事情,比如出去旅游、看电影、吃美食、打扮自己等,这些感兴趣和更有价值的事情只有努力去做才能够让自己变得充实,最终忘记生闷气的事情,变得快乐起来,以上所有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第2个回答  2021-12-05
合理发泄
如果情绪不好,不能总憋在心里,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可以听音乐,看书,散步,写日记等,不能让坏情绪持续太久,影响身心。
2
/5
选择倾诉
很多人脾气不好,是因为没有人肯听他说话,倾听就是缓解情绪的最好办法。找个信赖的人,把你的苦闷,烦恼,郁闷一切全部发泄出来,你会发现说完以后就会感觉轻松了很多。
3
/5
自我减压
压力往往容易让人紧张,进而引起诸多的坏情绪,要学会自我减压。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现实,乐观的去工作,快乐的去生活。
4
/5
记情绪日记
情绪日记 不是一般的日记,记的是每天自我情绪的情况。即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什么感觉,甚至一些微小的感觉也要记录在案。这是心理学家们对控制迟钝型情绪的建 议。事实证明,压抑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你当时没有发脾气,克制住了自己,但愤怒的情绪仍然存在,日积月累,到最后实在压抑不住了,一旦发泄出来,就 如同火山爆发,十分可怕,不但自己会受伤,对方更难以承受
5
/5
自我暗示调节
自我暗示是改变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的做法是自己给自己输送积极信号,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具体的暗示方法有多种。比如,早上起床时,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今天我心情很好!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办事一定顺利!今天我一定有好运气!类似这样的话,要不断地给自己暗示,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这将对你一天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使你能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去从事各项工作。
第3个回答  2021-12-05
生闷气对身体不好,而且也不利于解决问题。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想办法去化解闷气。今天,咱们就教给大家五种化解闷气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去化解闷气的话,会感觉豁然开朗,再也不用等闷气自己去慢慢消散了。接下来,咱们就看看这五个步骤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吧。

1、停下来去感受自己,不需要做什么,也不需要说什么。就停下来,去静静地感受自己。

因为,即便不停下来的话,也会是习惯导致自己冲动。不是去指责对方,就是去惩罚对方。这种画面,其实也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

2、与自己对话,向自己提问题,仔细体会和觉察自己的情绪。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对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在乎。如果不在乎的话,是没有生气的必要的。

你可以问自己问题:发生了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合适吗?我有必要生气吗?通过自己问自己,问了关于这件事的一系列问题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脾气了。

特别提示:只需要问自己问题就可以了,不需要答案,也不需要寻找答案。因为,这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且,提问题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审视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助自己控制自己。
3、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控制情绪,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和体会对方。如果不知道怎么换位的话,也可以向自己提问问题。

比如:他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做?他到底有什么不满足的?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是因为有什么麻烦了吗?……通过这一系列提问,自己就会变得心平气和,也不愿意去跟对方计较了。

4、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把自己不满的情绪全部说出来。用词一定要直击心底,让自己能接受。

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不擅长把自己不满的情绪表达出来,才会生闷气的。所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把自己看不惯或者不满,甚至是感觉到委屈的地方,全部都化成语言,全部都说出来。并且,用词一定要准确。这样,不仅可以让对方理解自己,还可以缓解自己的闷气。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表达的公式:以“我”开头表达,表达的内容包括自己的感觉和需要。

5、提高情商,会给自己找台阶,去化解尴尬。

有的时候,我们生闷气是因为感觉沟通不了。也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表达方式让对方产生了误解。所以,当要生闷气的时候,一定要找台阶。比如:如果夫妻吵架了,对方跟自己道歉了的话,是不需要不依不饶的。适当给对方一个台阶,很容易解决闷气的问题的。有的时候,还需要自己去找台阶。所以,要养成善于找台阶的习惯。
第4个回答  2021-12-05
你看这样行不?
1. 罗列使自己感激不尽的事,与人为善,不要怀恨,用童心拥抱生活,用成熟理解生活,懂得感恩,善待曾善待过你的人
2. 发展你的兴趣爱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3. 与他人建立联系,多和亲朋好友谈心,人的精力有限,想做的事却很多,减少不必要的人际约束
4. 喜欢并爱护自己,别老想给别人好印象而刻意改变自己,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5. 和卓越竞争而不是和人竞争,进步才是最大的胜利;与自己较量而不是和别人较量,战胜自己才是最大的赢家
6. 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实,选择人生中真正想做的事、真正想爱的人
7. 消除敌意与侵略性,尝试与别人合作而不是单独竞争,对问题当机立断,随机应变
8. 学会闲聊和关心别人,别把自己看的太重,尽量不要给别人自私的感觉
9. 不要为无关紧要的事发牢骚,不要总是把事情看的很严重,不要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罪于自己,不断寻找新的嗜好,关心新近发生的时事和身边的新鲜事
10. 广交朋友,积极做人,多与积极者交往,尽可能少与消极者接触,除非你能改变他否则你就要被他改变,不同的选择成就不同的人生11. 热爱生活而不是它的报偿,对生活充满新鲜感,要知道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12. 在自身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妨找个时间去寻欢作乐,比如节假日去旅游、到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去远足
13. 你把事情做的很好或者取得成功时,为自己庆祝一下,即使宴会只有你自己
14. 帮助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会使你快乐,尤其在别人处于困境中时,“患难见真情”,你获得的将会远远大于你的付出
15. 不要歪曲别人的批评,要知道能亲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正面的客观的评价是多么的难得,应心平气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 参加适度的、一定时间的体育运动,早起十分钟,一定要坐着吃早饭
17. 尽量使自己保持忙碌状态,消除紧张与恐惧
18. 知道自己能做的和自己所应该做到的,不要害怕面对自己有限的能力,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消除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
19. 学会使自己心平气和,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小事不要过分计较,难得糊涂嘛
20. 行事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好恶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