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弱视的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30
引起弱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在婴儿时期患者本身眼屈光间质就比较混浊,而治疗外眼病又开始长期的遮住患眼,这些都会使得孩子产生弱视。而且弱视也会分轻重,像那种由于产生了视觉上的障碍引起的弱视是比较严重的,因为射入眼球的光不够充足,从而剥夺了黄斑受正常的光的刺激,导致弱视的出现。

一般来说,人正常的眼睛视轴是处于平行状态的,帮助维持双眼黄斑中心注视,从而产生双眼可以单视的功能。但是如果出现斜视的话,那么眼睛的视轴就不会平行,同一种东西的物像不能同时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使得复视和视觉混淆的症状出现。而此时斜视眼的视觉冲动被脑皮层抑制住了,长期下去,就会形成弱视。

儿童视觉剥夺很可能是屈光参差引起的。如果屈光参差太大,同一种东西在两眼网膜形成的物像的清晰度就不一样,从而导致双眼物像不能融合,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弱视。

还有,屈光不正性弱视常常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同时又出现高度屈光不正的患者身上,特别是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患者,患弱视几率相当高。但是,这种类型的弱视由于双眼视力都差不多,没有出现双眼物像融合的障碍,所以不容易引起脑中枢功能抑制的情况。
第2个回答  2020-10-30
1、斜视性弱视斜视时,眼睛看不到指定的目标在同一时间,同一对象不能同时落在双眼复视引起的视网膜对应点。此外,当斜视发生时,双眼黄斑聚焦在不同的目标上,由于融合功能,大脑中心与黄斑注视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重叠,造成混乱。

2、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远视和散光,由于在视觉发育关键期(从出生到3岁)和敏感期(6岁之前),没有给予正确的验光,视网膜上的影像是模糊的,大脑中枢长期接受这种模糊的刺激很长时间,可以形成弱视。

3、屈光参差弱视。双眼屈光度范围称为屈光参差。主要是远视眼的球面差大于1.50d,柱面透镜的差大于或等于1.0d。由于屈光参差太大,在眼睛的图像清晰度落在视网膜像大小不等(双眼屈光度差为1.0D,图像的大小是2%眼),视觉形象清楚和易于接受中央视力,抑制大眼睛折射的形象,一个在时间的图像被抑制,弱视的形成过程折射度高。

4、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儿视力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前),由角膜疾病、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和眼病引起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因为它发生在婴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它会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

5、先天性弱视。病因不明。由于新生儿急产、难产、助产和容易发生黄斑出血,视觉通路,这可能影响弱视患者视功能的正常发育,随访的临床观察,发现新生儿视网膜黄斑出血可迅速被吸收,并且不会造成弱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