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好不好在睡觉时候猝死?

如题所述

心肌梗死指由于长时间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临床上多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有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栓形成,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闭塞,持久的急性缺血达20~30min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引起剧烈胸痛,以及心功能急剧下降的急性致命性疾病,主要通过恢复心肌供血,防止血栓形成治疗心肌梗死。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防止猝死,让病人不仅能安全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治疗周期
急性期住院治疗,后续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急症治疗
休息,急性期须住院、卧床休息。

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心功能变化,并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吸氧,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通过鼻导管面罩吸氧,有助于在心脏功能下降时,维持氧气的供应。

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如果无并发症,24小时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情况允许则可在第三天进行病房内走动,梗死后4~5天逐步增加活动量,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接触疼痛,出舌下含服或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外,可以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
吗啡或哌替啶
吗啡的静脉注射或哌替啶肌内注射,可减轻病人的濒死感和过度紧张。

硝酸甘油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下壁右室梗死或明显低血压的患者不适合应用。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美托洛尔可减少心肌耗氧,改善缺血区的氧供,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复发性心肌缺血、再梗死、室颤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低心输出量状态、心源性休克危险性增高,年龄大于70岁,收缩压小于120mmHg,窦性心动过速大于110次/分或心律小于60次/分,以及距发生心肌梗死时间增加,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大于0.24秒,哮喘发作期或反应性气道疾病禁用。

抗血小板药物
联合使用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后给予维持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同时也是支架后需要长期服用,防止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常用药物组合。

抗凝药物
抗凝可建立和维持梗死相关血管的通畅,并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和心室内血栓形成。对于接受溶栓或不计划行再灌注治疗的病人,磺达肝癸钠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和再梗死率,而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卡托普利或厄贝沙坦
有助于改善恢复期心肌的重构,减少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禁用于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和孕妇。如果不能耐受卡托普利,可以考虑厄贝沙坦,这两种药物不推荐联用,能耐受卡托普利的病人,不推荐常规用厄贝沙坦替代卡托普利;ACEI类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等。

他汀类
他汀类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延缓斑块进展和稳定斑块,无论血脂水平如何,都要应用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他汀类药物安全性高,应用时也应注意检测肝功能。

抗心率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以免演变成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发生室颤或持续性多形性室速,需要尽快采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或同步直流电复律,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立即用利多卡因,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可应用胺碘酮治疗。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二度或者三度,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宜用人工心脏起搏器临时起搏,传导障碍消失后撤除。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常选用维拉帕米、美托洛尔、胺碘酮,如药物不能控制,则考虑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

手术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得心肌得到再灌注,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减轻梗死后心肌重塑,是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若病人在救护车上或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力的医院,但预计120分钟内可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并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则首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力争在90分钟内完成再灌注;或病人在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则应力争在60分钟内完成再灌注。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适应证为症状发作12小时以内,并且有持续新发的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12~48小时内若病人仍有仍然有胸痛和心电图变化,亦可尽早接受介入治疗。

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后仍有明显胸痛,抬高的ST段无明显降低者,应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果动脉未再通,宜立即施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再通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成功后有指征后实施急诊血管造影,必要时进行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可缓解重度残余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降低再梗死的发生;溶栓成功后稳定的病人实施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疗法
如果预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大于120分钟,则首选溶栓策略,力争在10分钟给予病人溶栓药物。

适应证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或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小于12小时,病人年龄小于75岁。ST段显著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人年龄大于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已达12或24小时,但如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也可考虑。

禁忌证
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6个月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颅内肿瘤或畸形。近期2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未排除主动脉夹层,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大于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近期2周内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大于10分钟的心肺复苏。近期3周内外科大手术,近期2周内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

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介入治疗失败或溶栓治疗无效有手术指征者,宜争取6~8小时内施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死亡率明显高于择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方式
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2

心肌梗死有在睡觉中死去的,此病的发病是很快的,挽救不及时,很容易死亡的。


资料拓展

心肌梗塞就是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塞的前兆一般出现全身无力、呼吸短促、胸部不适等。该病最典型的表现为心前区出现负重感或压迫感疼痛。

心肌梗塞通常在发病前一到两周或数天出现呼吸短促、乏力、胸闷、胸痛等不适,有的还可能出现消化疾病。也有部分患者会突然发病,无发病征兆,急性患者心前区疼痛感剧烈,最典型的表现为心前区负重感或压迫感疼痛明显,或者伴有全身出汗、手脚冰凉、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休克。

第2个回答  2022-09-23

心肌梗塞有可能会在睡眠中死去的,也就是睡眠中发生猝死现象。



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比如心室颤动现象发生导致猝死。这种猝死的发生,往往难以准确预料到何时会发生。但从研究报道来看,往往是夜间发生比较多。

特别是睡眠状态下发生,可能和夜间睡眠患者血液循环不畅以及迷走神经兴奋有关系,容易引起心室颤动一类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导致猝死。

规范的药物治疗,比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此外,要保持生活习惯良好,比如戒烟,适当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这种猝死现象的发生。

心肌梗塞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改善日常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药物治疗等。

第一,改善日常不良的生活方式。

建议患者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应戒烟限酒,每天参加适当的有氧活动。



第二,饮食方面。

建议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不要食用高脂的食物,例如油炸食品、肥肉等。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的食用富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

第三,药物治疗。

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应积极的给予二级预防。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稳定斑块。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的,应遵医嘱服用降糖和降压药物,使血糖和血压达到标准。

第3个回答  2022-09-13
心肌梗塞有可能会在睡眠中死去的,初心也就是睡眠中发生猝死现象。
第4个回答  2022-09-23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就是心脏自身供血渠道因各种原因阻塞,失去供血的心肌仍旧工作,耗氧不断增加,进而出现供氧和需氧失衡。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
各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部分分支的供血量减少,所属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氧的供需失衡。

常见引起灌注量减少的原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夹层。
心肌供氧不足
除了血液灌注量不足可能引起外,缓慢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严重贫血、低血压、休克等均可以造成心肌供氧不足。
若心肌缺氧严重,缺氧部位可能因缺氧而受损坏死。
心肌耗氧增加
如持续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等,心肌耗氧超过供氧,心肌可能因过劳而受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