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时候,北洋水师虽然灭亡,但还有两支舰队可以再战却为何不战?

如题所述

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著名的甲午战争。清廷在这一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中惨败,最终派出李鸿章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时的许多人认为,北洋水师主力已经被消灭了,清廷已经没有实力再继续打下去。

然而,历史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甲午战争清朝失败以后,北洋水师主力虽然损失殆尽,但是当时清朝还是有可以动用的两支海军力量的。那就是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南洋水师)。既然,清朝还有水师,为何不拼死一搏,或许可以扭转战局呢?

就连当时的日本人也知道,清朝的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实际上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这两支水师作战实力可以和北洋水师相提并论。

然而,清朝慈禧太后,心中对第二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阴影还没有散去,这个时候不仅对西洋人感到害怕,甚至对刚刚从明治维新中崛起的东洋人也感到了恐惧。光绪皇帝虽然想有一番作为,传说光绪皇帝对日本十分强硬,他说:日本人,我不怕,朕可以迁都再战,哪怕退守西安也要和日本人周旋到底。

然而,光绪皇帝没有实权,实权都被慈禧太后为首的“太后派”把持着。光绪皇帝就算想调动福建水师与南洋水师北上阻击日本海军,恐怕也是调不动。

那么,光绪皇帝不甘心失败,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就甘心失败吗?当时的局势,确实对清朝十分不利。北洋水师覆灭后,东海和黄海日本海军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封锁了海上的生命线,即使这个时候调集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北上,胜算也只有五成。

慈禧皇太后内心觉得,日本毕竟是弹丸小国,只是想要赔款而已,就打算让李鸿章去跟日本人谈,李鸿章不愿意去,但是慈禧太后下令,他不去肯定是不行的。

最终,李鸿章十分不愿意就去了日本的马关这个地方,跟日本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知道自己将成为千古罪人,发誓一生不再踏上日本的船只和土地。又一次,李鸿章前往美国,转道日本,也没有登岸,就停在船上。《马关条约》是他李鸿章一生的悲痛。

清朝当时的实权派可以调动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北上再战,然而或许是出于自身考虑,也考虑到即使调动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北上,也是胜算不大。为何这样说呢,清廷这三支水师里面派系林立,里面对争斗是显而易见的,就像北洋水师被围攻之前,为何有人建议李鸿章调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北上支援,最后朝廷下令,却无一艘战舰北上呢。小编认为,这些水师将领大概都想保存自身的实力,不愿意去“送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