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支海军只有两支参加甲午战争,还有两支海军为何没有去?

如题所述

首先,可以说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办与建设之路是非常坎坷与曲折的,自鸦片战争中国被打开国门之后,晚清政府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了自救的洋务运动。除了引进西方先进科学生产技术之外,还走上了艰难的近代化海军建设之路。在惊了了亨利·华尔购舰与阿斯本舰队两次向国外购舰惨遭失败之后,也使清政府的当局者认识到了“师夷智以造炮制船,为永远之利”,并不能完全依赖外国人购买舰艇以组建自己的海军舰队,应建厂造舰。

自此,晚清末期的中国海军建设也走上了从买舰——造舰——买舰的道路。

清末的四支海军

晚清末期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水师,先来说一下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的两支水师概况。从广东水师开始说起,广东由于是两次鸦片战争的首发地,其地方的主政大臣很早便开始仿造西洋坚船利炮和购买外国军舰来扩充自己的水师部队。广东水师有外洋、内河两支,额定编制22700余名,大小旧式炮船180余艘。洋务运动之后开始迈进建设近代化的海军道路,最初广东水师向英、发购置了七艘兵船。1874年,创办广州机器局后又实现了自行建造兵船。

1875年,刘坤一出任两广总督之后自筹资金以购舰、造舰扩充水师,而后接任的张树声、曾国藩受到了经费的困扰,以至于广东水师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到了1884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前十年的时候,张之洞接任了两广总督,开始着手建设发展广东水师,除了11艘“雷”字号鱼雷艇之外,还拥有中小兵船25艘,在当时的四大水师之中,广东水师实力排名最弱。

在1884年——1889年的6年间,广东水师共新增舰艇12艘,排水量总计6300吨。其中,由福建马尾造船厂建造的三艘巡洋舰:“广甲、广乙、广丙”也在后来的南北洋大会操之中北上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归北洋水师指挥,其中“广甲、广乙”在黄海海战、丰岛海战中被击毁自爆沉没,“广丙”在威海卫保卫战中幸存被编入日本海军。

再就是作为晚清四支水师中实力最强的北洋水师,在第一次海防大筹议之后,北洋水师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先是从英国引进了最早期的四艘蚊子船,而后有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式蚊子船、撞击巡洋舰、穹甲巡洋舰、铁甲舰、装甲巡洋舰、鱼雷艇,到了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时,拥有两艘铁甲舰、七艘巡洋舰、6艘炮舰、3艘训练舰以及其他若干辅助舰船。

后又从福建船政调入“福龙”号鱼雷艇、“平远”号岸防铁甲舰。从其舰船数量和性能上位居中国海军之首,当时的实力在亚洲各国其他海军中也是排在首屈一指的位置,但由于得不到持续性的发展,最终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接下来就是福建水师,其也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在1884年中法战争之前,福建水师的实力可以说是位居中国海军之首,同时也是当时装备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支近代化舰队。1874年福建水师共计有18艘军舰(其中三艘购自国外),在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福建水师的舰船也全部用于加强台海防务。在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没。

其中以旗舰“扬武”在内的九艘战舰被击毁击沉,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19艘运输船全部被击沉。此战之后,福建水师再也未能恢复往日的规模,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北上支援北洋水师也是根本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紧接着就是实力略为次于北洋水师的南洋水师,其前身是江苏地区原有的两支旧式水师,一支是顺治初年建设的江南水师,另一支是同治年间由湘军水师改编而来的长江水师。到了1884年中法战争之前,南洋水师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共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总吨位约为两万吨,其中最先进的是两艘从德国订购的“南瑞”、“南琛”号巡洋舰。在中法战争之中,南洋水师突遇法舰,两艘军舰被迫自沉,而后又因意外沉没一舰。

为何甲午战争中,另外两支舰队不北上支援?

关于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点那么必然是跟清政府执行的划疆而守、分洋建军的制度有关系。至甲午战争之前,在分防划域建设海军的过程中,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也分别由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与两广总督分别统管,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况且,中日甲午海战主要爆发在北洋地区的海域,那么势必应该由北洋水师直接进行防御任务,而其他海军舰队只需守好自己的防区就足以了。

鉴于分洋建军、划疆而守,四支舰队难以统一指挥调度的情况,清政府也在1885年10月份建立了海军衙门,但实质上并没有真正成为海军的领导指挥中枢,由于清廷不能对各支舰队实行统一调度,也就无法发挥其整体的实力水平,以至于当时有人形容北洋水师是以一己之力搏日本一国。

再从军力方面来看,广东水师能调拨给北洋水师的军舰都已经北上参战了,四支水师中就余下了福建水师与南洋水师。其中,福建水师中法马江之战中元气大伤,几乎全军覆没,压根就没有能力北上支援北洋水师。

而作为实力较强的南洋水师,虽在中法战争中有小小的损失,但还拥有大型巡洋舰10余艘,不过由于是分洋建军,南洋水师并不能归清廷统一指挥调动,再加上派系之见,南洋水师始终没有北上支援李鸿章所创办的北洋水师。到了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水师在海战中惨败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之时,光绪帝曾亲自颁布数道严旨翠吊南洋军舰,但都被两江总督一一托词所抗拒不遵。

就我个人而言,倘若南洋水师北上支援北洋水师的话,作用也不大,也不能改变甲午战争清政府即将惨败的局面。自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的丰岛海战之后,为了能夺取中国黄海的制海权,彻底击败北洋水师。日本联合舰队也根据各舰的性能重新调整了战斗序列。

由“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比叡”组成联合舰队本队;由航速较快的“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穂”组成第一游击队;由“武藏”、“金刚”、“高雄”、“大和”、“葛城”、“天龙组成第二游击队;由“赤城”、“大岛”、“爱宕”、“筑紫”、“摩耶”、“鸟海”以及六艘鱼雷艇和其他若干附属舰船组成第三游击队。

甲午海战中,比南洋水师军舰更加先进的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面对日军新式军舰以及速射炮的强大杀伤力,致使整个北洋舰队被击沉或是自毁沉没了五艘军舰,而日本仅仅以五艘军舰遭遇不同程度的重创就获得了整个黄海海战的胜利,从而夺得了黄海的制海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1
还有两支海军要看守南海啊,不然别的国家从南海攻进来怎么办,怎么可能把所有军队投入战斗。
第2个回答  2020-12-21
因为清朝当时的海域比较广,另外两支还要驻守在其它的海域,距离甲午战争的战场也比较远,所以才没有去参战。
第3个回答  2020-12-21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朝政府做了一些对人民不利的事情,从而失去了民心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