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共同活动

如题所述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只有学生对老师有好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才能构建“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良好氛围。这充分说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激活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和谐。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心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堂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良好,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与艺术。它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付诸行动的复杂过程,也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课必须主动适应时代需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从这个根本理念出发,就是要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即“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共鸣,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师生关系通过情感和激励的方式来影响教和学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的要求也就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产生的高涨的教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教师也会不断增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职业积极性。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生情感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应过着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是说是沸腾的生活。否则,学生就会终日处于冷漠、惊恐的环境下,常受到无端的指责与呵斥,他们就不可能正常地发展。”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主导”着学生学习的同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而定。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个:认知、情感和教学质量。其中,情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之一。布卢姆认为,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进入学习任务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这就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供“能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五、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1.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完整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
2.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
教师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就必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教师要掌握与学生沟通和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有意识地做学生生活的老师、知心的朋友。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等。通过各种渠道交换师生之间的信息,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应做到如下要求:首先,用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教育学生。其次,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批评上。再次,尊重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最后,还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偏爱。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甚至产生“爱屋及乌”的积极心理效应,把教师提供的知识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取,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
4. 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其学习动因
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易激动,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欠丰富,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此时正是影响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教师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比如:在指正学生时,可以先从自己问题讲起,或迂回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等等。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后,会使学生接纳教师,建构融洽的师生关系。
5.改变教师自身观念和形象,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政治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要掌握学科联系的本领和全方位立体思维的能力。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才能善于设计问题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思想政治》“我国的对外活动”这 内容时,联系郑和下西洋期间所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思想,提出了它对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启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此问题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它既体现了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的交融,又强化了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