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如题所述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作品原文】: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宋代〕

(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二)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白话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伤感的诗句。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词句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横塘,在苏州城外,是作者隐居之所。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飞:一作“碧”。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

    蘅(héng)皋(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一川:遍地,一片。


【作品赏析】:

本篇为相思怀人之词,是词人晚年退隐苏州期间所作。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上片写偶遇佳丽生起眷慕相思和无缘相见的惆怅之情。“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写美人走路的姿态,出自曹植《洛神赋》中的诗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地走过横塘的道路,我一路目送她飘然远去,从一片芳尘之中追寻她的踪迹。“锦瑟华年谁与度”谓曰这锦绣年华可和谁共度?词人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内心的怅惘之情。“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四句,写的是词人想象美人的去处的情景,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有花窗的朱门大户?但却无从知道,于是感叹一声:“只有春知处。”大概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住处。含蓄地抒发了对美人的思恋之情。

下片则承上片词意,写春日迟暮美人不来的闲愁。“飞云”一句,是说词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彩笔”一句,转写自身相思悲苦,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也有人认为题写“断肠句”的是美人,可备一说。接着,由“断肠句”引出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一句的好处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后三句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感情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这里的好处不仅是“梅子黄时雨”一句,因为词中的一问三叠答已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而且富于独创性。古人描写闲愁的名句很多,但这样巧妙地援引博喻的,还没有先例。词人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此词为贺铸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载:“(贺铸)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宋代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曾任泗州通判等职。晚居吴下。博学强记,长于度曲,掇拾前人诗句,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又好以旧谱填新词而改易调名,谓之“寓声”。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而纵酒狂放之作。风格多样,盛丽、妖冶、幽洁、悲壮,皆深于情,工于语。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又称《东山寓声乐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25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三句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感情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这里的好处不仅是“梅子黄时雨”一句,因为词中的一问三叠答已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而且富于独创性。古人描写闲愁的名句很多,但这样巧妙地援引博喻的,还没有先例。词人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 …… …… …… …… …… ……

【出处】:宋代·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 …… …… …… …… …… …… ……

【原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 …… …… …… …… …… ……

【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伤感的诗句。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 …… …… …… …… …… …… ……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城外,是作者隐居之所。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飞:一作“碧”。

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

蘅(héng)皋(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

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一川:遍地,一片。

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

…… …… …… …… …… …… …… ……

【赏析】:

本篇为相思怀人之词,是词人晚年退隐苏州期间所作。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上片写偶遇佳丽生起眷慕相思和无缘相见的惆怅之情。“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写美人走路的姿态,出自曹植《洛神赋》中的诗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地走过横塘的道路,我一路目送她飘然远去,从一片芳尘之中追寻她的踪迹。“锦瑟华年谁与度”谓曰这锦绣年华可和谁共度?词人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内心的怅惘之情。“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四句,写的是词人想象美人的去处的情景,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有花窗的朱门大户?但却无从知道,于是感叹一声:“只有春知处。”大概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住处。含蓄地抒发了对美人的思恋之情。

下片则承上片词意,写春日迟暮美人不来的闲愁。“飞云”一句,是说词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彩笔”一句,转写自身相思悲苦,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也有人认为题写“断肠句”的是美人,可备一说。接着,由“断肠句”引出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一句的好处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后三句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感情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这里的好处不仅是“梅子黄时雨”一句,因为词中的一问三叠答已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而且富于独创性。古人描写闲愁的名句很多,但这样巧妙地援引博喻的,还没有先例。词人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

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 …… …… …… …… …… …… ……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第2个回答  2017-11-01

出自宋朝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最后一句的经典到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出了暮春若有若无,似真似幻的形象,漫无边际又捉摸不定。作者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愁绪用暮春的实际景象表现出来,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8-05
这句诗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春》。让我们来一起赏析这句诗的意境和内涵。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句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江南地区的独特景象。

"一川烟草"指的是一条河流两岸盛开的烟草,形成了一片浓郁的烟雾。这里的"烟草"可以理解为田间的烟柳或者烟蒿,也可以引申为烟雾弥漫的景象。这样的描绘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也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满城风絮"描述了整个城市漫天飞舞的柳絮。春天是柳树生长的季节,柳絮在微风中飘舞,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这个景象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也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梅子黄时雨"描绘了梅花盛开时的景象。梅花是寒梅在春天开放的时候,此时梅子已经成熟,呈现出黄色。而雨水的降临更是为梅花增添了一份清新和湿润的气息。这里的"梅子黄时雨"给人一种春雨滋润梅花的美好意境,也寄托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喜爱。

整句诗通过对江南春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独特景色和氛围。烟草、风絮和梅子黄时雨等形象,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和美丽。同时,这句诗也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4个回答  2023-06-24
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贺铸的《青玉案》词,是描写春天的景象,使用了比喻、借代、对仗等修辞手法。
首先,“一川烟草”指的是原野上的烟草,形容原野上青草茂盛,充满生机。
其次,“满城风絮”指的是城市里飞扬的柳絮,形容春风拂面,柳絮飞舞的景象。
最后,“梅子黄时雨”指的是梅子成熟的时候下的雨,形容春雨绵绵,滋润着大地。
总体上,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这句话的语言简练、对仗工整,富有韵律美和形式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