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两次征伐日本为何会失败呢?

如题所述

元至正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率兵亲征日本,但因在海上遇到了强台风,无功而返。回国后,不甘心失败的忽必烈于元至正十八年(1281年),第二次东征日本,这一次,忽必烈派出了一支由4400艘战舰和10万大军组成的庞大舰队。没想到,忽必烈的舰队在海上遭遇台风,几乎所有的战舰和士兵都被台风摧毁,沉入海底,葬身鱼腹,忽必烈第二次东征日本又失败了。

后来,日本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在元朝时期,蒙古人侵者的船只在“神风”的阻挠下,才没有进入日本。所以日本对神风顶礼膜拜,数百年间,他们一直认为是“神风”救了他们。

但是在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的一项考古文章中,科学家们却提出,当日阻拦忽必烈的并非是什么“神风”,而是元朝船舰的拙劣的造船工艺和设计,令元朝船队在海上行驶时葬身大海。

忽必烈第一次东征日本时,以900艘战船,1.5万名士兵,远征日本。一开始,元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日军节节败退,眼看就要守不住阵地了,但是当日军退到大宰府附近时,一次夜间的暴风雨把元军的军舰打翻了两百余只。

按说军舰应当是最坚固的材料制造,暴风雨应当不会对其造成什么影响。但当台风来临,暴雨倾盆的时候,元军将舰队停泊在博多湾口,船只在风雨中飘摇撞击,无法保持平衡,而相互撞击的力度,使得许多船只破损,进而导致了沉没、那次之后,元军死亡兵卒达1.35万人。

后世研究者根据打捞上来的蒙古战舰的残骸研究发现,这些战舰做工粗糙,质量十分低劣。很多战舰上的铆钉过于密集,这就说明这些材料是反复利用过的、需要加固才不至于碎裂。

军舰的粗制滥造,无法抵御海浪的冲击,再加上台风来袭,暴风雨加剧,更让这些本就脆弱的船只无法进行战斗。忽必烈估计一定没想到,他的雄心壮志最后竟然毁在“豆腐渣工程”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因为日本的地势不好进攻,两次和日本交手都是在海上,还都遇到风暴,导致蒙古大军十分吃亏,最后都归于失败。
第2个回答  2020-12-19
这是因为元朝离日本是非常的遥远,中间要跨过大海。遇到海风什么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士兵身体受不了海风和日本的气候,出现水土不服情况,身体素质差了,打仗就打不过了,所以最终失败告终。
第3个回答  2020-12-19
因为日本和我国之间隔着辽阔的海峡,不利于忽必烈出兵,而且忽必烈的军队以骑兵为主,不利于在日本这样的岛屿国家作战。
第4个回答  2020-12-19
第一次失败是因为日本军队顽强抵抗,无法进攻进去
第二次失败是因元军将帅不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