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江西省诸广山-万洋山钨多金属矿评价项目实物地质资料

如题所述

江西省诸广山-万洋山钨多金属矿评价项目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调查项目,工作单位为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西省诸广山-万洋山钨多金属矿评价项目开始于2002年,项目工作人员坚持面上区域展开、点上重点突破,面中求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科学地运用了地、物、化、遥等多种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1.区域地质背景

(1)崇义县牛角窝矿区

位于江西省崇义县城133°14 km 处,地处天门山岩体南侧外接触带,与老庵里矿区相邻。

矿区地层简单,为震旦系、寒武系和第四系。其中寒武系和震旦系,约占矿区面积的70%,为一套韵律清楚的碎屑岩建造,岩层遭受了加里东期强烈褶皱变形,构成紧密线形、向西倒转的复式向斜。第四系全新统沿山坡或山沟零星分布。

天门山岩体位于矿区的北部,为一复式岩体,与寒武系浅变质岩呈侵入接触,接触面较平直,西陡东缓,岩体分3期侵入,由早至晚,岩性分别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

矿区由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W、Sn综合异常后,经异常查证与矿点踏勘检查、矿区评价,已发现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钨锡铅锌铜银矿、石英细脉带型钨锡矿、云英岩型钨锡矿“三位一体”矿(化)体。

该矿区大调查投入工作量1∶1 万地质测量16km2、槽探超6100m3、钻探3070.48m。主要对V3矿带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控制(南部石英细脉带型20世纪60年代施工过少量钻探、坑探和槽探,2004年部资补费项目也针对其投入部分工作量)。已发现破碎带-石英脉型矿带12条,石英细脉带矿带4条。

针对北部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的V3、V7 主矿带,施工6 个钻孔,均见厚大富矿体,取得了较大成果。

ZK3901 钻孔,揭露 V3 矿体厚 5.15m,含量:WO30.663%,Sn 0.600%,Pb 3.314%,Zn 1.931%,Cu 1.242%,Ag 201.38 g/t。

ZK3902 钻孔,揭露 V3 矿体厚 2.95m,含量:WO30.082%,Sn 0.458%,Pb 6.146%,Zn 2.481%,Cu 1.940%,Ag 161.43g/t。揭露 V4 -1 矿体厚1.29m,含量:WO30.025%,Sn 0.127%,Pb 1.066%,Zn 1.984%,Cu 0.259%,Ag 14.67g/t。

ZK4701 钻孔,揭露 V7 矿带厚 3.00m,矿体厚 0.63m,含量:WO30.844%,Sn 0.016%,Pb 0.104%,Zn 0.235%,Cu 0.033%,Ag 3.00 g/t。

2006年针对V3矿带施工两个深部钻孔,如期揭露矿带。

ZK3903钻孔,揭露V3矿体,水平厚1.28m。含量:WO30.031%,Sn 0.007%。

ZK2304钻孔,揭露V3矿体,水平厚1.39m。含量:WO30.030%,Sn 0.016%。

针对南侧石英细脉带,施工的PD16-1钻孔和ZK1601钻孔,揭露到Ⅱ矿带矿体。

PD16-1钻孔,揭露到Ⅱ矿带厚大矿体,矿体厚14.33m。含量:WO30.310%,Sn 0.295%,Pb 0.058%,Zn 1.259%,Cu 0.369%,Ag 21.97 g/t。

ZK1601钻孔,揭露到Ⅱ矿带中的3 支矿体。含量:WO30.024%,Sn 1.800%,Pb 0.005%,Zn 0.230%,Cu 0.005%,Ag<1 g/t。

矿区已发现破碎带-石英脉型矿带12条,石英细脉带矿带4条,深部已出现有云英岩型矿体,有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找矿突破的潜力。

(2)大余县金银庵矿区

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49°24 km处,地处红桃岭成矿岩体南端,与樟斗钨矿相邻。

矿区地层简单,区内大部分由寒武系和震旦系占据,约占矿区面积的90%。此外,尚有少部分第四系零星分布。

下垅-墨烟山复式背斜的轴部正通过矿区中部,为一同斜复背斜褶皱,其轴部南自桥孜坑附近,向北经下垅、墨烟山一带至崇义扬眉寺,轴向南端约为30°,至下垅近于正北,红桃岭以北轴向则转为350°。轴部主要由寒武系组成,岩性为石英质砂岩夹薄层状板岩,局部出露震旦系。两翼地层为震旦系和寒武系,西侧地层倒转,两翼地层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倾角50°~80°。

矿区出露3处岩突,桥孜坑、牛岭和中牛岭属红桃岭岩株的一部分,同位素年龄为142.5Ma(引自下垅钨矿地质勘探报告),出露面积小,出露标高250~330m,呈北北东向排列,剥蚀程度低,成分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矿区2002年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异常,后经矿点检查,发现数组内带型含钨石英脉,综合分析认为找矿潜力大。

2003年,江西地调院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取得牛岭钨矿采矿权后,对金银庵矿区的牛岭区段,施工一批槽探、钻探等工作量,已查明7个脉组,112条石英脉(其中工业矿脉18条),全区平均含量WO31.274%、Sn 0.526%。

含矿石英脉分布范围大,侧列特征强。北东方向的上牛岭、大垄区段,南端的雷屋区段,均有较好的矿化信息。

北端的大垄区段2005年地表发现3 组石英脉组,共见含钨石英脉12 条,脉幅2~15cm,最宽60cm,WO30.024%~0.576%,有待进一步探索。

2006年对牛岭区段的边部继续探索,施工两个钻孔,均揭露到工业脉组,使该脉组走向延长达450m,并进一步摸清其变化规律。ZK01终孔深度313.44m,揭露矿脉15条,脉幅 3~20cm,钨含量 0.01%~30.5%,锡含量 0.01%~7.66%。ZK02 终孔深度300.10m,揭露矿脉13 条,脉幅5~21cm,含量稍低。两孔施工后使Ⅲ号脉组走向延长450 m。

南端的雷屋区段,经2006年地表工作发现新的一组石英脉,延长300m,带宽40m,大于1 cm石英脉约30条,走向东西,产状347°~356°∠69°~85°,有民采。2007年施工探索孔ZK4701,终孔孔深420.20m,见矿良好,揭露5cm以上含钨石英脉16 条,其中331.17~338.65m 为一含钨石英脉带,假厚达 7m,内含 5 条石英脉,脉幅分别为:105cm、45cm、19cm、20cm、16cm,钨含量分别为:1.300%、0.024%、0.007%、0.016%、0.029%,初步分析该脉带为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

2.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

(1)金银庵矿区ZK01钻孔

ZK01钻孔,终孔进尺313.44 m。ZK01所揭露地层为上侏罗统,岩性为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夹少量变质粉砂岩。局部岩石破碎,未见较大断层。见一花岗岩支脉,同时揭露花岗岩体,岩性为中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揭露矿脉15 条,4 cm以上含矿石英脉6 条,其中10 cm以上3条,最大的一条真厚26 cm。钨品位0.01%~30.50%,锡品位0.01%~7.66%。包括富黑钨矿石英脉2条,含锡石黄铜矿石英脉3条,含黄铜石英脉5条,含黑钨矿黄铜矿石英脉1条,富黑钨矿含黄铜矿萤石脉1条,含黄铜矿萤石石英脉1条,其中还见含黄铜矿云英岩数层。主要矿化蚀变有:角岩化、碳酸盐化、云英岩化。

(2)牛角窝矿区ZK3903钻孔

ZK3903钻孔,终孔进尺700.70 m。揭露地层主要为上寒武系牛河组,岩性为变质石英系砂岩、变质粉砂岩、板岩。见多层破碎带,揭露花岗岩体的岩性为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化带主要有黄铁矿破碎带、弱黄铜矿化破碎带、弱铜铅锌矿化破碎带、弱铜矿化云英岩化花岗岩、弱铜铅锌矿化绿泥石岩化花岗岩、弱铜铅锌矿化石英细脉带、黑钨矿化石英细脉带、弱铜锌矿化绿泥石岩化花岗岩带等。孔内主要矿化蚀变有:绿泥石化、云英岩化、硅化。

3.相关资料

1)金银庵ZK01钻孔地质记录;

2)金银庵ZK01钻孔验收报告书;

3)金银庵钨锡矿区30号勘探线剖面图;

4)江西省大余县金银庵矿区实际材料图;

5)金银庵钨锡矿区ZK01柱状图;

6)牛角窝ZK3903钻孔地质记录;

7)牛角窝矿区检验报告;

8)牛角窝钨锡多金属矿区47号、39号线剖面图;

9)崇义牛角窝钨锡多金属矿区实际材料图;

10)牛角窝矿区ZK3903柱状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