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太平天国的资料

是历史资料,快解决!解决了了就太感谢你了!

太平天国

起义酝酿: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在此期间,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同时期,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组织工作。1849年,拜上帝会众已达万余人。1850年前后,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日趋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3月,太平军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在永安滞留期间,进行了休整补充和制度建设,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战死。太平军转战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宗旨,号召广大群众纷纷响应。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商贩、木匠;以及郴州、桂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队伍增至50万,声威大振。2月,太平军水陆兼程,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进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北伐军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由于孤军远征,终于失败。洪秀全为了控制长江中游,确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赖汉英、胡以晃、曾天养率军溯长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广大地区。在湖南境内,多次打败曾国藩组织的以地主团练为骨干的湘军。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又在天京外围展开了激烈的破围战,先后击破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在军事上达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维持绝对平均主义的农民乌托邦,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是,它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还实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试制度;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

正当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胜利之时,1856年8月,天京城内发生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救驾。韦昌辉立即率3000精兵赶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纲的配合下, 包围了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万多人。天京城内一片恐怖。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想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缒城逃出天京,石达开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了。韦昌辉的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石达开在安庆起兵后,要求洪秀全顺从民意杀死韦昌辉。11月2日,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韦昌辉被处死后,石达开应召回京“提理政务”。洪秀全经过“天京事变”,对石达开也不信任,于是封洪仁发和洪仁达为王,钳制石达开。石达开既无实权,又心存疑虑,1857年6月,率领10万精兵远走西南。石达开的队伍孤军奋战,1863年6月,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军覆没。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使太平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向防御。清军乘机反扑,攻占了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洪秀全为了挽救颓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委以重任。1858年8月,陈玉成、李秀成会集各路将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江北大营。11月,在安徽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6000余人,迫使清军从安庆撤围,稳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势。

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权归于一”,反对“结党联盟”;广开言路,“上下情通”。效法西方,兴办工矿交通和金融事业;准许私人投资,雇佣劳动;奖励民间制造器皿技艺,准其专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陈玉成部捣毁江南大营,并开辟了苏南根据地。1861年9月,安庆失陷。次年5月,陈玉成败走寿州,被俘就义。太平天国西线陷入无法挽救的危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坚决地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先后重创“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并将华尔打死,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安庆失陷之后,太平军在江苏、浙江的根据地也相继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围小块地区,这时,天京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形势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另辟根据地的主张,被洪秀全拒绝。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挖掘地道,用火药轰塌城墙,经过激烈巷战,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军将士壮烈牺牲,少数人突围。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义。李秀成在天京突围时被俘,被曾国藩杀死。太平军余部转战大江南北,一直奋战到1868年。

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奋战14年,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各地起义:
捻军是活跃在北方革命武装的主力。1864年天京陷落后,捻军和原先进入西北的太平军,共推赖文光为领袖,在黄淮平原展开武装斗争。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分为东西两支,东捻军赖文光率领,留在中原地区活动;西捻军张宗禹率领,挺进西北。

19世纪50-70年代,西南、西北各少数民族也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反抗清政府的黑暗统治。1855年,张秀眉发动贵州苗民起义。1856年,彝族农民李文学在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汉族)、李学东(彝族)的帮助下,发动武装起义。1856年,云南各地回民纷纷起义,其中以杜文秀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势力最大。杜文秀在大理建立政权,拥护太平天国,主张汉回一体,共同推翻清王朝。1862年,陕西回民举行起义,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起义军建立了18大营,在任武等人的领导下,占领了渭水两岸的广大地区,进逼省城西安。同年,甘肃回民在平凉起义,很快蔓延全省,占领了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河州、西宁等地。清政府在西北的统治摇摇欲坠。在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下,新疆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掀起了抗清斗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14
太平天国

起义酝酿: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拷�泄��矢呒哿�墓ひ挡�罚�懦饬酥泄��车募彝ジ币岛褪止ひ担�苟�涎睾5厍�呐┟窈褪止ひ嫡叻追灼撇���ド�啤M�保�刂骷咏袅硕耘┟竦呐贪��恋丶娌⒏��现亍G逭��木杷埃�昴暝黾樱�古┟癫豢爸馗骸?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在此期间,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同时期,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组织工作。1849年,拜上帝会众已达万余人。1850年前后,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日趋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3月,太平军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在永安滞留期间,进行了休整补充和制度建设,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战死。太平军转战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宗旨,号召广大群众纷纷响应。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商贩、木匠;以及郴州、桂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队伍增至50万,声威大振。2月,太平军水陆兼程,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进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北伐军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由于孤军远征,终于失败。洪秀全为了控制长江中游,确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赖汉英、胡以晃、曾天养率军溯长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广大地区。在湖南境内,多次打败曾国藩组织的以地主团练为骨干的湘军。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又在天京外围展开了激烈的破围战,先后击破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在军事上达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维持绝对平均主义的农民乌托邦,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是,它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还实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试制度;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

正当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胜利之时,1856年8月,天京城内发生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救驾。韦昌辉立即率3000精兵赶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纲的配合下, 包围了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万多人。天京城内一片恐怖。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想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缒城逃出天京,石达开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了。韦昌辉的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石达开在安庆起兵后,要求洪秀全顺从民意杀死韦昌辉。11月2日,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韦昌辉被处死后,石达开应召回京“提理政务”。洪秀全经过“天京事变”,对石达开也不信任,于是封洪仁发和洪仁达为王,钳制石达开。石达开既无实权,又心存疑虑,1857年6月,率领10万精兵远走西南。石达开的队伍孤军奋战,1863年6月,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军覆没。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使太平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向防御。清军乘机反扑,攻占了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洪秀全为了挽救颓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委以重任。1858年8月,陈玉成、李秀成会集各路将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江北大营。11月,在安徽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6000余人,迫使清军从安庆撤围,稳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势。

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权归于一”,反对“结党联盟”;广开言路,“上下情通”。效法西方,兴办工矿交通和金融事业;准许私人投资,雇佣劳动;奖励民间制造器皿技艺,准其专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陈玉成部捣毁江南大营,并开辟了苏南根据地。1861年9月,安庆失陷。次年5月,陈玉成败走寿州,被俘就义。太平天国西线陷入无法挽救的危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坚决地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先后重创“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并将华尔打死,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安庆失陷之后,太平军在江苏、浙江的根据地也相继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围小块地区,这时,天京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形势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另辟根据地的主张,被洪秀全拒绝。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挖掘地道,用火药轰塌城墙,经过激烈巷战,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军将士壮烈牺牲,少数人突围。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义。李秀成在天京突围时被俘,被曾国藩杀死。太平军余部转战大江南北,一直奋战到1868年。

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奋战14年,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各地起义:
捻军是活跃在北方革命武装的主力。1864年天京陷落后,捻军和原先进入西北的太平军,共推赖文光为领袖,在黄淮平原展开武装斗争。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分为东西两支,东捻军赖文光率领,留在中原地区活动;西捻军张宗禹率领,挺进西北。

19世纪50-70年代,西南、西北各少数民族也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反抗清政府的黑暗统治。1855年,张秀眉发动贵州苗民起义。1856年,彝族农民李文学在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汉族)、李学东(彝族)的帮助下,发动武装起义。1856年,云南各地回民纷纷起义,其中以杜文秀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势力最大。杜文秀在大理建立政权,拥护太平天国,主张汉回一体,共同推翻清王朝。1862年,陕西回民举行起义,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起义军建立了18大营,在任武等人的领导下,占领了渭水两岸的广大地区,进逼省城西安。同年,甘肃回民在平凉起义,很快蔓延全省,占领了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河州、西宁等地。清政府在西北的统治摇摇欲坠。在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下,新疆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掀起了抗清斗争。
第2个回答  2007-03-15
这都是现在官方的说法
具体的内容教科书和市面书籍中很难看到的
你可以去天涯煮酒论史中看一下
这个贴子
虽然很长但最低能明白些课本中无法得知的内容
http://www9.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no05&idArticle=59221&flag=1
第3个回答  2007-03-14
起义酝酿: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在此期间,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同时期,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组织工作。1849年,拜上帝会众已达万余人。1850年前后,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日趋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3月,太平军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在永安滞留期间,进行了休整补充和制度建设,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战死。太平军转战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宗旨,号召广大群众纷纷响应。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商贩、木匠;以及郴州、桂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队伍增至50万,声威大振。2月,太平军水陆兼程,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进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北伐军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由于孤军远征,终于失败。洪秀全为了控制长江中游,确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赖汉英、胡以晃、曾天养率军溯长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广大地区。在湖南境内,多次打败曾国藩组织的以地主团练为骨干的湘军。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又在天京外围展开了激烈的破围战,先后击破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在军事上达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维持绝对平均主义的农民乌托邦,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是,它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还实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试制度;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

正当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胜利之时,1856年8月,天京城内发生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救驾。韦昌辉立即率3000精兵赶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纲的配合下, 包围了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万多人。天京城内一片恐怖。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想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缒城逃出天京,石达开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了。韦昌辉的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石达开在安庆起兵后,要求洪秀全顺从民意杀死韦昌辉。11月2日,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韦昌辉被处死后,石达开应召回京“提理政务”。洪秀全经过“天京事变”,对石达开也不信任,于是封洪仁发和洪仁达为王,钳制石达开。石达开既无实权,又心存疑虑,1857年6月,率领10万精兵远走西南。石达开的队伍孤军奋战,1863年6月,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军覆没。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使太平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向防御。清军乘机反扑,攻占了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洪秀全为了挽救颓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委以重任。1858年8月,陈玉成、李秀成会集各路将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江北大营。11月,在安徽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6000余人,迫使清军从安庆撤围,稳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势。

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权归于一”,反对“结党联盟”;广开言路,“上下情通”。效法西方,兴办工矿交通和金融事业;准许私人投资,雇佣劳动;奖励民间制造器皿技艺,准其专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陈玉成部捣毁江南大营,并开辟了苏南根据地。1861年9月,安庆失陷。次年5月,陈玉成败走寿州,被俘就义。太平天国西线陷入无法挽救的危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坚决地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先后重创“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并将华尔打死,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安庆失陷之后,太平军在江苏、浙江的根据地也相继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围小块地区,这时,天京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形势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另辟根据地的主张,被洪秀全拒绝。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挖掘地道,用火药轰塌城墙,经过激烈巷战,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军将士壮烈牺牲,少数人突围。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义。李秀成在天京突围时被俘,被曾国藩杀死。太平军余部转战大江南北,一直奋战到1868年。

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奋战14年,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各地起义:
捻军是活跃在北方革命武装的主力。1864年天京陷落后,捻军和原先进入西北的太平军,共推赖文光为领袖,在黄淮平原展开武装斗争。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分为东西两支,东捻军赖文光率领,留在中原地区活动;西捻军张宗禹率领,挺进西北。

19世纪50-70年代,西南、西北各少数民族也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反抗清政府的黑暗统治。1855年,张秀眉发动贵州苗民起义。1856年,彝族农民李文学在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汉族)、李学东(彝族)的帮助下,发动武装起义。1856年,云南各地回民纷纷起义,其中以杜文秀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势力最大。杜文秀在大理建立政权,拥护太平天国,主张汉回一体,共同推翻清王朝。1862年,陕西回民举行起义,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起义军建立了18大营,在任武等人的领导下,占领了渭水两岸的广大地区,进逼省城西安。同年,甘肃回民在平凉起义,很快蔓延全省,占领了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河州、西宁等地。清政府在西北的统治摇摇欲坠。在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下,新疆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掀起了抗清斗争。
参考资料: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history/dynasty/991105029.htm
第4个回答  2007-03-14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主要原因(封建剥削沉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重人民负担,加剧阶级矛盾)、直接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特殊原因(西方宗教的影响)。
�准备:组织(创立拜上帝教)、理论(“一歌两训”)、发动(深入广西紫荆山区宣传、组织群众)、核心(形成六人领导核心)。
�前期斗争:兴起发展(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军事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转折——天京变乱:原因(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过程(韦昌辉滥杀、石达开出走)、影响(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后期斗争:战略防御(攻势:二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李秀成东征。受挫:上海战役、安庆保卫战)、失败——天京陷落(1864年)。
�意义:中国近代史上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几千年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有力地配合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第一,具有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起义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并使之具体化、纲领化,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第二,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公有的“圣库”制度违背农民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财产、扩大私有经济的愿望,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仅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后来太平天国被迫实行“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
�第三,落后性。它规定消灭一切私有财产,平均一切社会财富。这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同时,它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又具有落后性。
�总之,《天朝田亩制度》虽然能够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但却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太平天国运动有何时代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
�①背景有所不同。以往的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时期,更增加了一层战争赔款。
�②起义形式不同。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特色。
�③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有变化,尤其以洪仁玕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与外国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战争不可能遇到的问题。
�⑤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除《天朝田亩制度》外,还有《资政新篇》,它反映出一部分领导人要求学习西方的愿望。
�⑥任务和结果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它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在本质上是一次旧式的农民运动?
�之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在本质上是一次改朝换代的、旧式的农民战争,其主要依据有: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此时期还没有新的领导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形式和革命理论都是利用宗教即拜上帝教;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不是科学的纲领;斗争对象和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

�◆为什么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由资产阶级而是由农民革命领袖提出?
�首先与19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有关。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和小生产者破产,国内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同时,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积累了可观的财富。这一切使发展资本主义有了必要条件,如货币资本、劳动力市场和国内市场等。
�其次与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形势有关。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由军事进攻转入战略防御,领导核心分裂,太平军将士思想混乱,信仰发生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为扭转不利局面,重振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再次与洪仁玕的特殊经历有关,洪仁玕在香港居留期间,有机会较多地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政治学说,接受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这一特殊经历,使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才能振兴中华,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资政新篇》?
�第一,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其基本主张是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第二,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第三,看不出外国资本主义同太平天国的根本对立,对一些外国侵略分子如“牧司”等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后来才认识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
�第四,最终没能实施。《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同当时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它漠视土地问题,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未能满足农民群众渴望得到土地的迫切愿望,因而未能在农民群众中引起广泛反响,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产生背景不同。分别在盛衰两个不同时期。②经济主张不同。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前者企图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空想,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相违背的;后者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③群众基础不同。前者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后者不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合,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④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后者由于多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⑤反映时代特点不同。前者标志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联系:①《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②二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以反封建斗争为主,后期肩负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的主要原因
�前期以反封建斗争为主的原因:①鸦片战争虽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资本主义列强的势力还只局限在东南沿海地区,资本主义商品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很难渗透到中国广大内地。列强还很少或没有与广大的中国人发生直接的矛盾冲突。②鸦片的大量输入和白银的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极端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加重了对农民的税收,引起阶级矛盾激化。③鸦片战争期间萌发的新思潮,客观上也刺激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增强了他们反封建斗争的勇气。
�后期肩负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的原因: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充分暴露。太平天国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①从客观上分析,主要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因此所遇到的敌人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②从主观上分析,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由于其他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把战争引向胜利。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却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长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发生内乱、分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到后来,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一连串叛变投敌的行为,从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太平天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它在开始时起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大作用,但它终究不可能解决在革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及时地、适当地总结经验,避免重犯错误,提高革命水平。因此,在太平天国史上同样性质的错误往往一再重复,得不到及时纠正。尤其是到了晚期,洪秀全深深沉溺在“天父天兄”的迷惘里,失去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使这个理论反而日益成了太平天国前进的障碍。可以这么说,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