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员工恶意去劳动局告公司,劳动局会怎么处理?

如题所述

如果一个员工恶意去劳动局告公司,劳动局会对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投诉问题进行受理,并会到单位进行相关调查核实,确属单位违法的,可以要求单位立即纠正。劳动局不会判断劳动者是否恶意,只会判断是否受理。如果实属员工恶意诋毁公司,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可以搜索恶意诋毁的证据,到法院依法起诉侵犯名誉权。扩展资料:案例:劳动者确实普遍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但这并不代表劳动者可以违背诚信原则、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秩序、经营管理造成恶劣影响。换了11家公司,申请仲裁11次,提起诉讼8次,诉讼请求都是索要加班工资——一年间,聂某没少打官司。47岁的聂某先后在11家公司担任驾驶员,在每家公司工作的时间短则3天,长的有33天。每次辞职后,他就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原“东家”支付加班工资。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近日认定,聂某的行为是滥用诉权、恶意诉讼,属于“职业劳务碰瓷”,驳回其诉讼请求。像聂某这样的职场碰瓷近年来并不鲜见,劳动纠纷频发的中小企业更容易中招。碰瓷者往往具备一定的劳动法律知识,有的故意不签劳动合同,有的在领工资时有意逃避签字,有的特意不要社保,事后却高额索赔……总之,这类劳动者并非真正意义的劳动者,其寻找工作岗位的目的并非想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是借机牟利。比如一位人称“跳槽叔”的碰瓷者,两年告15个东家,13次胜诉,光经济赔偿部分就拿到了6万元。因此,我们理应谴责职场碰瓷行为。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确实普遍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但这并不代表劳动者可以违背诚信原则、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秩序、经营管理造成恶劣影响,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以及给其他劳动者维权造成不良示范。像聂某这样一年间申请仲裁11次,提起诉讼8次,也是在严重消耗行政资源、挤占司法资源,扰乱正常的诉讼秩序,会影响甚至拖累其他劳动者正常依法维权。参考资料来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5
如果一个员工恶意去劳动局告公司,劳动局会对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投诉问题进行受理,并会到单位进行相关调查核实,确属单位违法的,可以要求单位立即纠正。劳动局不会判断劳动者是否恶意,只会判断是否受理。如果实属员工恶意诋毁公司,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可以搜索恶意诋毁的证据,到法院依法起诉侵犯名誉权。扩展资料:案例:劳动者确实普遍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但这并不代表劳动者可以违背诚信原则、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秩序、经营管理造成恶劣影响。换了11家公司,申请仲裁11次,提起诉讼8次,诉讼请求都是索要加班工资——一年间,聂某没少打官司。47岁的聂某先后在11家公司担任驾驶员,在每家公司工作的时间短则3天,长的有33天。每次辞职后,他就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原“东家”支付加班工资。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近日认定,聂某的行为是滥用诉权、恶意诉讼,属于“职业劳务碰瓷”,驳回其诉讼请求。像聂某这样的职场碰瓷近年来并不鲜见,劳动纠纷频发的中小企业更容易中招。碰瓷者往往具备一定的劳动法律知识,有的故意不签劳动合同,有的在领工资时有意逃避签字,有的特意不要社保,事后却高额索赔……总之,这类劳动者并非真正意义的劳动者,其寻找工作岗位的目的并非想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是借机牟利。比如一位人称“跳槽叔”的碰瓷者,两年告15个东家,13次胜诉,光经济赔偿部分就拿到了6万元。因此,我们理应谴责职场碰瓷行为。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确实普遍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但这并不代表劳动者可以违背诚信原则、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秩序、经营管理造成恶劣影响,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以及给其他劳动者维权造成不良示范。像聂某这样一年间申请仲裁11次,提起诉讼8次,也是在严重消耗行政资源、挤占司法资源,扰乱正常的诉讼秩序,会影响甚至拖累其他劳动者正常依法维权。参考资料来源:
第2个回答  2022-06-26
如果一个员工恶意去劳动局告公司,劳动局会对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投诉问题进行受理,并会到单位进行相关调查核实,确属单位违法的,可以要求单位立即纠正。劳动局不会判断劳动者是否恶意,只会判断是否受理。如果实属员工恶意诋毁公司,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可以搜索恶意诋毁的证据,到法院依法起诉侵犯名誉权。扩展资料:案例:劳动者确实普遍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但这并不代表劳动者可以违背诚信原则、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秩序、经营管理造成恶劣影响。换了11家公司,申请仲裁11次,提起诉讼8次,诉讼请求都是索要加班工资——一年间,聂某没少打官司。47岁的聂某先后在11家公司担任驾驶员,在每家公司工作的时间短则3天,长的有33天。每次辞职后,他就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原“东家”支付加班工资。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近日认定,聂某的行为是滥用诉权、恶意诉讼,属于“职业劳务碰瓷”,驳回其诉讼请求。像聂某这样的职场碰瓷近年来并不鲜见,劳动纠纷频发的中小企业更容易中招。碰瓷者往往具备一定的劳动法律知识,有的故意不签劳动合同,有的在领工资时有意逃避签字,有的特意不要社保,事后却高额索赔……总之,这类劳动者并非真正意义的劳动者,其寻找工作岗位的目的并非想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是借机牟利。比如一位人称“跳槽叔”的碰瓷者,两年告15个东家,13次胜诉,光经济赔偿部分就拿到了6万元。因此,我们理应谴责职场碰瓷行为。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确实普遍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但这并不代表劳动者可以违背诚信原则、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秩序、经营管理造成恶劣影响,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以及给其他劳动者维权造成不良示范。像聂某这样一年间申请仲裁11次,提起诉讼8次,也是在严重消耗行政资源、挤占司法资源,扰乱正常的诉讼秩序,会影响甚至拖累其他劳动者正常依法维权。参考资料来源:
第3个回答  2022-02-22
员工去劳动局告公司,那么劳动局首先会受理,但也不会听信一面之词,接着会进行调查了解,给出调查结果。
第4个回答  2022-02-23
依法处理!
根据双方出具的证据,依法判断!
如果公司认为员工行为存在“诬陷诽谤”,公司需要收集证据,到法院去进行起诉!
判决者只负责根据证据依法判决,不负责收集证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