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倭寇难平的本质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倭寇难平的本质,是当时经济方面的问题,都是“钱”闹得。

说到倭寇问题,不能不说到两个人。一个是朱纨,一个是戚继光。朱纨因平定倭寇失败,而成就了“忠君爱国”之名,是民族英雄。戚继光因平定倭寇成功而成为“名将”、也是“民族英雄”。
朱纨(1494―1550年),是长洲(现在苏州)人。苏州是明朝的“考霸”地,出了341个进士。这些进士当中的朱纨,应该是苏州人最不会忘记的。因为他不仅为官清廉、还抗倭有功,是苏州人的骄傲,据说现在苏州还有个朱进士巷。

朱纨的名字有个“纨”字,好象是纨绔子弟的样子,其实一点也不纨绔。朱纨出身贫寒,自幼聪颖过人、刻苦读书,27岁中进士(少有的天才)。踏入仕途的朱纨做过知府,在刑部做过郎官;在四川做过兵备使,平定过少数民族叛乱,然后做广东布政使,可谓一路仕途顺利。如果没有以后的抗倭,朱纨或许会安然度过一生。

嘉靖25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嘉靖26年七月“倭寇起,改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

嘉靖26年,倭寇对沿海的侵扰,终于激怒了嘉靖皇帝。朱纨就这样被朝廷赋予军事之责,担起了抗倭重任。朱纨"改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

当时的情况是,“奸民阑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机诸国入互市。”奸民以走私商为主,不仅勾结倭寇,还有西方的欧洲人。只不过,因倭寇离得近而人数比较多罢了,占据了“倭寇”总数的30/100左右。说到底,抗倭就是打击走私贸易。

明初,实行了海禁,放货弃了很多沿海的岛屿。这些岛屿成为明朝走私商、倭寇、欧洲殖民者建立据点的极佳选择。

有钱有人,很容易就能拉起武装,盘踞一方。“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踞宁波双岛屿为主。”暗中,他们与各世家豪族暗中互通,几乎所有有些势力的家族都参与其中。走私贸易者还用一部分走私得来的利润,打点官员。甚至朝堂上也有他们的人。

他们以日常运输为名造出“双桅”大船,帮助运走各种走私物品进行贸易。由于参与的人太多了,法不责众,寻常官员是不敢管的。

闽、浙军备废弛,以福建漳州、泉州为例,“战船、哨船十存一二;漳、泉巡检司弓兵旧额二千五百余,仅存千人。”如此的军备是没有战斗力的。

走私贸易风险不大,还有巨大的收益,自然从之者众多。不仅大家族,平民百姓也参与其中,被利润吸引来的倭寇也越来越多。

以朱纨的智商,当然知道倭寇的根源在于走私贸易。所以到任后,立即对走私贸易进行严打。

朱纨的政策是“严保甲”、“革渡船”,其实就是查户口、查船。户口一保一甲的去查,各处一共有多少户,每户有几口人。每个人都在哪里?在干什么?哪家造船厂造出来几艘船,船在哪里使用?谁去参加了走私贸易,一查自然请清楚楚。船和人查清楚了,打击走私贸易自然会容易成功。

朱纨手腕强硬,该抓就抓,该扣就扣。违法的船扣起来,违法的人抓去来,走私当然无法进行。可是同时,朱纨的严打同时也让参加走私贸易的老百姓受到影响 ,失去生计(这也是无奈的事)。

那些参与走私贸易的大家族骤然受到打击,利润大减,对朝中相关官员的暗中“供奉”也少了很多,这些官员对朱纨是仇视的。于是,走私产业链的“利益”受损者都对朱纨愤恨不已,欲除之而后快。

朱纨上任后,雷厉风行的加强军备,发兵进攻国内的走私武装和国外的海盗。先是在浙江发起双屿之役,俘虏了许栋倭寇天稽,许栋的同党汪直带残部南逃。明军在此修筑了驻防工事,使得外海来的船只无法进入,断绝了这一带的走私贸易。

朱纨的雷厉风行,让浙闽翻了天。各地大家族宣扬朱纨抓的是良民,根本就没有抓过盗贼,朝堂上的也刮起了反对朱纨的狂风。闽人周亮在吏部发力,让吏部想办法派遣官员去分散朱纨的权力。

朱纨大怒,上奏章反驳了周亮。朝堂上的闽浙系官员集体行动,以各种方式攻击朱纨。

朱纨不为所动,继续在各处全力剿杀走私武装,战果颇丰。连欧洲殖民者在诏安的抢劫,也被击败。朱纨把抓到的贼首“李光头”等96人,一并斩首。

这一下朱纨就捅了马蜂窝了,这96人当中有不少是各家族、团体的重要人物。闽浙走私势力在痛失这96人的同时,决定要和朱纨拼命了。

朝堂上,弹劾朱纨的声音铺天盖地,朱纨残害百姓的名声不绝于朝堂。

御史陈九德弹劾朱纨擅杀之罪,朝廷罢免了朱纨的官职,还派兵科都给事杜汝祯专查此案。

朱纨知道大势难改,擅杀的罪名定下来就是死罪。他痛哭流涕:“吾贫且病,又负气,不任对簿。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吾死,自决之,不须人也。”然后,服毒而死。

果然不出朱纨所料,不久之后杜汝祯就带着“调查报告”向皇帝回报,定了朱纨擅杀之罪。跟随朱纨讨伐倭寇的柯乔,卢镗二人被判了死刑。

朱纨死了,天下人的心寒了、怕了。

朱纨在嘉靖26年七月上任,嘉靖29年自尽,前后3年都不到。朱纨是皇帝任命的封疆大吏,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就被逼自杀。没有人是傻子,都知道朱纨案子背后是谁在起做用。“自纨死,罢巡视大臣不设,中外揺手不敢言海禁事。”朱纨成立的海防力量,也被废除。

但是朱纨虽死,他的精神却没有死。倭寇、西方殖民者勾结内部走私者、匪徒肆意抢劫、屠戮沿海地区的现象,终究是要消除的。胡宗宪、俞大猷等人的抗倭活动,一直在持续。

1550年朱纨死时,倭寇的克星戚继光已经22岁了。1553年,戚继光得到张居正的推荐,有了官职,踏上了了剿灭倭寇的征途。

戚继光这位抗倭名将,对倭寇一路剿杀。后来,训练了有名的“戚家军”。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人合作,经过长期的苦战,消灭了倭寇祸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7
我觉得本质就是明朝的时候,明朝边境的一些沿海地带的军事防御能力非常的差,所以就会导致一些倭寇有可趁之机,而且特别有恃无恐。
第2个回答  2020-11-05
经济原因是根本,沿海地区渔民和商人与日寇走私活动比较猖獗,日寇居然有太多的内奸。
第3个回答  2020-11-06
本质还是日本国内的发展水平太差了,而且当时日本国内也处于战乱时期,明朝则是一片太平,倭寇和浪人为了生存只能去掠夺资源。
第4个回答  2020-11-05
本质就会闭关锁国的政策,还有就是明朝内部腐败,内忧才有外患,这才是主要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