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小学生饮食注意事项:1、注意营养平衡。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各种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等,不要偏食
  2、多吃豆制品。豆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既便宜,又容易消化。
  3、讲究食品加工方法。加工食品时掌握好火候和方法,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变换食品花色品种,增加孩子食欲。
  5、愉快进食。进餐时做到思想集中,精神愉快,愉快进食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6、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要太快,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更应该把食物嚼得细些,因为多嚼有益于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护肠胃。
  7、不过量饮食。吃得过多会伤胃,同时降低了消化率。
  8、不乱吃加药食品。如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加药食品要认真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否则等于无病吃药,对身体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9、不吃补品。传统的补品虽然对老人和体虚者有益,但对学生却利少弊多,以不吃为好。
  10、少吃糖。因为每天的饭菜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糖,因此对孩子零食中的汽水、巧克力、甜点心、奶糖等应加以适量控制,不可过多。
  11、早餐要吃好。因为早餐所吸取的营养应占全天吸取营养的3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消化需求,因此,早餐应有足够的营养,可在蛋、奶,肉松、咸蛋、芝麻酱、蜂蜜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中作些选择。
  12、定时定量。这样可使大脑皮层里的食物中枢形成功力定型,使消化吸收系统成为有规律的活动,促进消化吸收率的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9
合理安排好三餐

由于假期起床较晚,早餐可给孩子准备少量食物,如一小碗米粥加一点绿色蔬菜;或一杯牛奶加两片馒头;或一个煮鸡蛋加一杯果汁;或一杯果汁加三块小点心等,这样既给孩子补充了一定的营养物质,又不会让孩子养成午餐不想吃饭的习惯。午餐时可吃些鱼、瘦肉、蛋、蔬菜、薯类、豆腐及豆制品,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餐后一小时要给一个水果。晚餐通常要适量吃些清淡的饮食,如一碗米饭加蔬菜,再加一碗汤;或一条鱼加一个馒头、一些蔬菜等。应给孩子临睡前喝杯奶加一个橙子或吃一片维生素C。

注意食物的粗细搭配

现在的食物越来越精,品种也多样,但却忽视了营养搭配。维生素B1(硫胺素)和尼克酸存在于杂粮中,如果缺乏会导致眼肌麻痹、视觉迟钝,严重的还会引起眼睛病变。家长可以在每餐的主食中加一些粗粮,小米、玉米、全麦、小豆等均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多吃肉类食品才能身体好,以致小小年纪就得了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成人病。假期里,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多吃些粗纤维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莴笋等,减少脂肪摄入量。

注意补充维生素A

维生素A具有维持正常视觉、保持角膜上皮细胞正常分化的功能。若补充不足,会造成暗适应差、角膜干燥和退化。假期里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会影响到视力发育,所以更应补充含维生素A的食物。牛肝、羊肝、猪肝、鸡肝、牛奶、羊奶、鸡蛋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A。

适当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和磷吸收、促进骨骼和牙齿正常发育的功能。若缺乏维生素D,会造成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冬天里除了让孩子多晒太阳外,还要在食物中补充些维生素D。鱼肝油中富含维生素D,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奶油、蛋黄、牛奶类的食物含少量的维生素D。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具有促进胶原物质的合成、增进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假期里户外活动少,孩子身体抗病能力差,应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有新枣、酸枣、橘子、山楂、柠檬、猕猴桃、刺梨、青椒、番茄、大白菜、土豆等。

避免摄入过多的零食、饮料

孩子适当吃些零食、喝少量的饮料并无碍。可是有的家长图省事,常常让孩子吃一些膨化、油炸类食品充饥;拿饮料当水喝,使孩子摄入过多的糖、色素和食品添加剂,这是造成有的孩子肥胖和患胃肠性疾病的一个原因。假期里家长应限制孩子吃这些食物,以白开水为饮料,按时吃三餐,使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2个回答  2020-09-16

科学研究发现,孩子的饮食习惯跟父母有很大的相似度,父母的生活方式、饮食口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饮食。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丰衣足食,食物也变得丰富多彩、口味十足,有些父母的饮食习惯,并不适合孩子的身体健康,一些特殊的饮食结构,也不应该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任何理由,都不该成为父母苛待孩子的借口

很多产妇在生完孩子之后,都会患有产后抑郁症。但是,这并不能作为一个母亲,以此来苛待孩子,与逃避法律制裁的后果。孩子是无辜的,他既然来到了这个家庭,父母就该承担责任。不仅是父亲,作为丈夫也有照顾妻子和孩子的义务。

孩子的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身为父母,对孩子的饮食应该加以重视,尤其是孩子渐渐长大之后,身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需要按照月龄开始逐渐添加。以下几点的孩子在成长之后,需要注意饮食的几个方面。

1、添加辅食

宝宝在六个月之后就要添加辅食了,因为妈妈的母乳已经不能供应孩子所需的养分,添加辅食才能够促进孩子健康的生长。但是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少量添加,从稀到浓,让孩子的身体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另外,孩子应该从原味米粉吃起,再过渡到根茎类蔬菜、绿叶蔬菜、水果。

2、饮食均衡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只偏向于某一种食物,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因为每个食材的所能带给孩子的营养都不同,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荤素搭配,各种蔬菜肉类都要有所摄入。

3、喝奶的很有必要的

有些父母在宝宝两岁之后就不让孩子喝奶了,只要宝宝愿意,可以一直给宝宝喝奶粉。如果宝宝可以接受喝纯牛奶,也可以适当尝试着添加。奶是带给孩子钙质最好的东西,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辛辣刺激不要碰

有些成年人比较喜欢吃辛辣的食物,但是小孩子吃辛辣的食物,容易刺激到孩子的肠胃,导致孩子的身体发生不适。可是很多家庭中,孩子跟家长吃的都是一样的食物,所以家长为了迁就孩子,也尽量不要放辛辣刺激的调味品。

5.、盐要在孩子1岁后,逐渐少量添加

很多老年人都认为,孩子吃盐有劲,但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一岁以前,孩子的身体器官发育还并不成熟,无法接受钠的吸收,只会加重孩子肝、肾的负担,从而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而在孩子一岁之后,酌量的添加盐,才更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孩子每一个方向的成长,都需要父母的用心培养,尤其是饮食方面,更是不容忽视。当孩子开心地吃着父母精心准备的食物时,这种幸福感也是无法形容的,不是吗?

第3个回答  2011-03-29
小学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建议孩子的饮食
1.每日应保证奶及奶制品、鱼、 蛋、禽、肉类等优质蛋白的摄入:谷类、薯类、豆类食品占35%~40%; 新鲜蔬菜、水果占35%;糖、油占2%~3%;调味品、盐占2%。
2.每周食谱内应保证一定数量的海产品、豆制品、动物肝脏等。海产品富含碘、锌、钙等元素;豆制品与动物蛋白混合食用,可起蛋白互补的作用;动物肝脏富含铁元素。
3.少吃零食、按时就餐、不贪生、冷,注意卫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