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 新变化

有谁能总结一下?
越全越好
希望多总结一些成语意思的改变

不要再重复一样的!!!!!!!!!!!!!!!!!!!!!!!!!!!!!!!!!!

1、感同身受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

2、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3、 坚韧不拔
旧:只收“坚韧”,未收“坚韧不拔”。
新:“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4、 空穴来风
旧: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
新: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5、 美轮美奂
旧:未收录。
新:《礼记?檀弓下》里说:晋国时期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常见的成语基本上只有这些变化了

其他:

6、 品味
旧:①尝试滋味;品尝:经专家~,认为酒质优良。②仔细体会;玩味:他经过细细~,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由于吸收了异味,茶叶~大受影响。
新;①②③同,④格调和趣味;~高雅。

7、 蜡梅
旧:只收“腊梅”而无“蜡梅”
新:蜡梅,也作“腊梅”。

8、 一曝十寒
旧:只收“一暴十寒”。
新:只收“一曝十寒”。

9、 层见叠出
旧:“见” 读 jiàn
新:“见” 读 xiàn

10、 差池
旧:差错。也作差迟
新:(差迟)①错误。②意外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0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初版,1983年和1996年曾出版过两部修订本,2002年出版增补本,目前最新版本是2005年版(第五版)。

原版所收词目,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共五万六千余条。2005年的修订从1999年开始,历时6年,是历次修订中修订幅度最大的一次。第5版共收字、词、词组、成语和其他熟语65000余条,基本上反映了当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能够满足读者查考的需要,这次修订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增收新词。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共增收新词语6000余条,范围涉及语文、政治、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诸方面。增收新词坚持既慎重又积极的原则,把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或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新词语及时收进词典。比如“体认”、“愿景”、“和谐社会”、“丁克家庭”等都已收入。尤其从“体认”、“愿景”的收入,我们更可以窥见编者积极的态度。这两个词,出现在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先生会谈的新闻公报中,见诸媒体已是4月30日,而《现汉》第五版开印时间是5月2日。尽管如此,编者还是赶在开印前,把这两个“一夜走红”的词收进了词典。

二、删减旧词。共删减旧词约2000余条。原则是删去那些过于古的、旧的、偏的和“方”的词语。包括纯文言词,使用地区狭窄的方言次,过时的音译词,反映过时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词等几个方面。例如方言“撒丫子(放开脚步跑)”。

三、修改释义和例句。对释义、例句逐条作审查,对一些条目作必要的修改。主要包括三种情况,词义发生变化、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释义不够准确或完善。例如“淘汰”,原注为“去坏的留好的;去掉不合适的,留下适合的”,这个释义中的“留好的、留下适合的”都是羡余成分,现在修改为“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或不合适的)”,更加准确了。

四、全面标注词类。吕叔湘先生主编《现汉》时,想区别单字能不能用,也就是分别词和非词,为此标注词类,但一直没做成。这次修订,后继者完成了他的心愿。比较细致地区分了词与非词,对词类作了比较精细和系统的标注。

《现代汉语词典》是由国务院下达编写指示,由国家级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以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为宗旨的工具书,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其权威性、科学性至今无出其右。它的两任主编吕叔湘和丁声树,皆为享誉中外的语言学家,它的审订人员均为国内一流的专家和学者。《现代汉语词典》1956年由国家立项,1958年6月正式开编,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1965年印出“试用本”送审稿,1973年内部发行,1978年第1版,1983年第2版,1996年第3版,2002年第4版,2005年第5版。五十年来根据语言发展变化和国家颁布的新的语文规范不断精雕细琢,与时俱进,至今已印行4000多万册,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曾经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国家辞书奖,国家社会科学类著作最高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现代汉语词典》总结了20世纪以来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成果,第一次以词典的形式结束了汉语长期以来书面语和口语分离的局面,第一次对现代汉语进行了全面规范。《现代汉语词典》在辞书理论、编纂水平、编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辞书编纂出版的典范之作。它的发行量之大,应用面之广,为世界辞书史上所罕见;它对现代汉语的统一与规范,对研究、学习与正确应用现代汉语,对扩大我国与世界各民族的交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性主要源于它拥有两位学术成就极为卓越的主编、国内顶尖水平的审订者。

它的两任主编吕叔湘先生和丁声树先生均为享誉中外的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在普通语言学、汉语语法、文字改革、音韵、训诂、语法、方言、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吕先生主持《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工作四年多,确定了编写细则,完成了“试印本”,为《现代汉语词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丁先生主持《现代汉语词典》编辑定稿工作十几年,在“试印本”的基础上,对词典字斟句酌,苦心孤诣地进行修改、完善,将其全部身心都献给了这部词典。

它的审订人员均为国内顶尖水平的语文大家。如王力,北京大学教授,其《汉语史稿》《中国现代语法》等早已成为语言学经典,煌煌巨著《王力文集》二十卷奠定了其语言学一代宗师的地位;黎锦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主编有民国时期影响很大的《国语辞典》等,其名作《新著国语文法》曾影响了好几代语言学者;魏建功,北京大学教授,曾兼任新华辞书社社长,主编我国第一部新型的规范性字典《新华字典》,在音韵、文字和古籍整理方面贡献卓著。其他如陆志韦、李荣、陆宗达、叶籁士、叶圣陶、周定一、周祖谟、石明远、周浩然、朱文叔等,2005年第5版的审订委员曹先擢、晁继周、陈原、董琨、韩敬体、胡明扬、江蓝生、刘庆隆、陆俭明、陆尊梧、沈家煊、苏培成、王宁、徐枢、周明鉴等,都是造诣很深的语言学和辞书学权威专家。

正是由于有吕叔湘、丁声树两位先生的先后主持,有一批具有顶尖水平的语文大家进行审订,贡献才智,《现代汉语词典》的整体水平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收词、注音、释义、用例等方面,都取得突出的、开创性的成就。

《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从1953年出版至今,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10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 《新华字典》第十版日前出版发行,首批印刷100万册。第十版的发行将使《新华字典》的总发行量突破4亿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字典的最高发行量。

《新华字典》走过了50年的历程,它的十个版本不仅体现了不同语言文字的变化,也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 翻开第一版,那浓浓的古旧书籍的味道扑面而来,书的装帧设计还是线装书的样式,里边的字体都是繁体字和数量繁多的生僻字。最为特殊的是,它的检字手段还是民国时期创立的音标。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还没有公布现代的汉语拼音。然而让人感到亲切的是,这本字典几乎每一页都有图画,动物、植物,建筑、各种当时的农业和工业机械都绘制得栩栩如生。词典专家说,在书籍和纸张珍贵的年代,那可是当时的一本小百科全书。

后来的几个版本,都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语言和社会互动发展的轨迹,比如印刷和包装逐渐精良,字体的样式逐渐丰富,而词义和解释的修改也日渐丰富。六七十年代的版本,各种“主义”和“思想”的词汇特别多,社会变迁新出现的词汇也多起来;70年代的版本,出现了简化字;八九十年代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最新版则增加了手机、呼机等100多个新词语,而且新版里的字,基本上均为简体汉字,但是为了保留我们的文化,在有繁体字的汉字旁,很多都有繁体字,便于人们学习。

商务印书馆!
第2个回答  2007-05-30
下面具体说说: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介绍
《现代汉语词典》是国务院1956年在《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先生先后担任词典主编。这部词典1978年正式出版,1983年和1996年出过两次修订本,2002年出版增补本。这次修订出版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的第5版。这次修订从1999年开始,历时六年,是历次修订中修订幅度最大的一次。这次修订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收新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共增收词语6000余条。
增收的词语中,新词语占有很大比重。新词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语文类词语,如:办复、边缘化、泊车、泊位(新义)、并线、车程、打拼、打理、打造(新义)、到位(新义)、缺位、体认、愿景、蒸发(新义)。
政治、社会生活类词语,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政治文明、法律援助、低保、丁克家庭、空巢家庭、量贩店、申论、问责、公示。科学技术类词语,如:轻轨铁路、磁浮列车、盾构、可视电话、蓝牙、闪盘(优盘)、课件、风电场、非典型肺炎(非典)、禽流感、苏丹红、空气污染指数。增收新词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积极,就是把已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有影响、有生命力的新词语及时收进词典,满足读者查考的需要。比如“体认”和“愿景”这两个词,出现在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会谈的新闻公报中,新闻公报见诸媒体已经是4月30日,《现汉》第5版开印时间是5月2日,我们抓紧编写,把这两个词条收进了词典。慎重,指的是收录的新词要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避免把只在部分地区和部分人群中使用的词,以及出现不久就消逝、缺少生命力的词收入词典。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收入《现汉》的许多新词语,反映出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除新词语外,有些词语是为查考需要和照顾词汇的系统性而补收的。
二是删减旧词。这次修订,共删减旧词约2000条。删减的词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纯文言词,如“携贰(有二心;离心)、阉寺(宦官)、酎金(诸侯给皇帝的供祭祀用的贡金)”等。(2)使用地区狭窄的方言词,如“白相人(游手好闲、为非作歹的人;流氓、地根儿(根本;从来)、撒丫子(放开脚步跑)”等。(3)过时的音译词,如“爱美的(业余爱好者)、苦迭打(政变)、梵哑铃(小提琴)”等。(4)反映过时的事物、现在已不再使用的词,如“帮口(旧社会地方上或行业中借同乡或其他关系结合起来的小集团)、地财(土改时期指私人埋藏在地下的财物)、撤佃(地主强制收回租给农民耕种的田地)”等。三是修改释义和例句。这次修订,对释义、例句逐条作了审查,对一些条目作了必要的修改。释义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词义发生了变化(如某些词产生了新的意义或新的用法),二是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原来的释义不够准确或完善。例如“淘汰”,原注为“去坏的留好的;去掉不适合的,留下适合的”,这个释义中的“留好的、留下适合的”都是羡余成分,现在修改为“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或不适合的)”,更加准确了。又如“弹性”的第二义项原为“比喻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伸缩性:弹性立场|弹性外交|弹性工作制”,释义缺少概括性,也不够准确,现在修改为“比喻事物的依实际需要可加以调整、变通的性质”。例句的修改,除考虑更准确地体现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外,更多的是考虑使例句内容更切近现实生活,更具时代气息。如“咱”的例句原来是“咱穷人都翻了身”,现在改为“运动员为咱中国争了光”。又如“到顶”,原例句是“要破除增产到顶的思想”,这是大跃进年代的提法,现在改为“这笔买卖赚个一两万也就到顶了”。四是全面标注词类。区别单字能不能单用,也就是分别词和非词,为词标注词类,是吕叔湘先生的重要学术思想,也是他主编《现代汉语词典》初稿时要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吕先生的后继者完成了他未了的心愿。为收入词典的词标注词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语言研究、汉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中文信息处理,都迫切需要汉语词典标注词类。在吕叔湘、丁声树两位先生的主持下,《现代汉语词典》给全部虚词和实词中的代词、数词、量词注明了词类(不是用符号,而是把词类名称作为释义的一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虽未注明词类,但在释义行文及例句配合上大都能体现出词的类属。《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标注词类上特别值得讲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比较细致地区分了词与非词,二是标注词类比较精细和系统。为了区分词与非词,我们制订了较为完备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对于词类的划分,考虑到《现汉》读者面广,按照语法教学的一般分类把词分为12类。为了体现大的类别中某些词的特殊语法性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大类中又各分出两个附类。名词的附类是时间词、方位词,动词的附类是助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的附类是属性词、状态词。代词仍按原来的做法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个小类。汉语里区分词与非词,划分词类,是很繁难的工作,有时难于做到“一刀切”。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一方面注意吸收近年来语法研究取得的成果,同时兼顾多年来语法教学的经验,尽可能地做得科学、稳妥。这次修订,是第一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全面标注词类,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希望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经过以后的不断努力,使汉语词典标注词类的工作能像吕先生所期望的那样逐步完备起来。
第3个回答  2007-05-29
前日听一位高三语文老师讲考试题,涉及到“空穴来风”的解释,该教师仍沿用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旧”)的释义,而不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新”)该条已经增加了新的义项。可见,我们还有些老师不知道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一些字词的字形、注音和释义的新变化。笔者就相关变化略作了一些梳理,以期对语文老师有所帮助。
1、 层见叠出
旧:“见” 读 jiàn
新:“见” 读 xiàn
2、 差池
旧:差错。也作差迟
新:(差迟)①错误。②意外的事。
3、 坚韧不拔
旧:只收“坚韧”,未收“坚韧不拔”。
新:“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4、 空穴来风
旧: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
新: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5、 美轮美奂
旧:未收录。
新:《礼记?檀弓下》里说:晋国时期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6、 品味
旧:①尝试滋味;品尝:经专家~,认为酒质优良。②仔细体会;玩味:他经过细细~,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由于吸收了异味,茶叶~大受影响。
新;①②③同,④格调和趣味;~高雅。
7、 蜡梅
旧:只收“腊梅”而无“蜡梅”
新:蜡梅,也作“腊梅”。
8、 一曝十寒
旧:只收“一暴十寒”。
新:只收“一曝十寒”。 以上只是简单的罗列,未能作全面整理,不足之处,期方家指正
第4个回答  2007-05-29
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一些字词的字形、注音和释义的新变化。
1、 层见叠出
旧:“见” 读 jiàn
新:“见” 读 xiàn
2、 差池
旧:差错。也作差迟
新:(差迟)①错误。②意外的事。
3、 坚韧不拔
旧:只收“坚韧”,未收“坚韧不拔”。
新:“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4、 空穴来风
旧: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
新: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5、 美轮美奂
旧:未收录。
新:《礼记.檀弓下》里说:晋国时期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6、 品味
旧:①尝试滋味;品尝:经专家~,认为酒质优良。②仔细体会;玩味:他经过细细~,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由于吸收了异味,茶叶~大受影响。
新;①②③同,④格调和趣味;~高雅。
7、 蜡梅
旧:只收“腊梅”而无“蜡梅”
新:蜡梅,也作“腊梅”。
8、 一曝十寒
旧:只收“一暴十寒”。
新:只收“一曝十寒”。
以上只是简单的罗列,未能作全面整理,不足之处,期方家指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