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们怎样修理文官?

如题所述

哪怕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明朝的文官们,都堪称强大到奇葩的一类。

自从大明朝开国以来,他们就领着中国古代史上空前低的薪水,历经多次高压风暴,一代代挨过暴烈板子,却终于活出了刺头风格,皇帝面前常见硬顶,板子把屁股打烂都不低头,抬着棺材把皇帝骂狗血淋头。就算不折腾皇帝,却也不闲着,平日拉帮结派掐的热闹,多年如一日的折腾事。套反贪剧里一位老贪官的台词说:明朝皇帝们摊上这么一群大臣,没累死就不错。

但要仔细看看,明朝的皇帝们,虽然常被文官们折腾的头疼,比起后面朝代的皇帝们那种成天听大臣喊万岁的日子,也着实过的更辛苦,但也确实没到累死的地步。相反好些皇帝们,面对着越发有战斗力的文官们,也是日益百炼成精,“修理”大臣这事,一代代帝王们,各有各的诀窍。

换句话说,瞧瞧几位明朝皇帝管大臣的手段,好些管理课上教授们喊破喉咙都讲不明白的深奥理论,很轻松就秒懂了。

1,朱元璋:官员躺着也挨打

明朝对官员最狠的皇帝,当属明太祖朱元璋,对待贪污腐败之类的陋习,出名零容忍,在位时期多次兴起大案,治的成千上万官员落马,不是被拉去扒皮塞草,就是送到田间地头含泪劳改。以明朝人的笔记说,好些朱元璋时代的官员,有幸运活到后来永乐年间的,各个身上都带着伤疤,说起那个年月,说着说着就打哆嗦。

而且千万别以为,朱元璋只是恨贪官,确切说来,他眼中的好官,绝不止清正廉洁这么简单,更得是农村劳动能手。有个叫马亮的知县就倒了霉,此君平日也算恪尽职守,好不容易三年任期熬满,眼看就要提拔,可就因为不会种地,被朱元璋直接下诏一顿骂,骂过之后更是永不叙用,一辈子前途全没。这事传开后,好些大明待考学子,纷纷扛锄头下地:学种地先!

但最叫官员抓狂的是,在朱元璋的年代当官,哪怕你勤勤恳恳,可能一不留神就犯事。因为朱元璋的规矩实在太多:比如官员在家吃饭,用的餐具违反了制度,就要拉出去打板子,请人到家里唱小曲,也得拉出去打板子。甚至地方知县农忙时节,如果下乡考察工作,更得拉出去打板子。甚至地方上出现三个以上的乞丐,各级地方官的一顿打,更是集体跑不了!

洪武盛世廉洁高效的吏治风气,确切说,就是这躺着挨打的狠手整顿出来的。

2:朱棣:把后代皇帝关笼子里

和父亲朱元璋一样,明成祖朱棣,也是个出名的狠人,特别是在篡位成功后,更是一度大开杀戒,杀的官场上血雨腥风,却也惹出个副作用:拍马逢迎风气大起。

就连朱棣本人,也曾被这风气雷着,他北征鞑靼得胜回来后,贵州布政使的马屁奏折就到了,说朱棣这次凯旋,连贵州的大山都有感应,各座高山都在高呼万岁。气的朱棣摔了奏折就大骂:我在北方征战,贵州的大山是怎么知道的?这不是欺君之罪吗!这个官员拍马屁不成,反而被朱棣严惩。

所以自从朱棣坐稳皇位后,也想尽办法杀歪风,登基头一年,就特意任命了一批年轻精干的言官们,然后自己放手大杀了一通建文旧臣,却把这些言官吓得直哆嗦,就任半年来,一份奏折都没敢上。可朱棣不干了,直接下了诏书:一个月以内,你们必须都给我提意见,内容越尖锐越好,骂我也没关系。要是再敢不说话?统统坐牢!

而且和父亲朱元璋比,手段同样狠的朱棣,也讲究连带责任。被他这法子折腾的七荤八素的,典型永乐年间名臣吕震,当时户部尚书夏原吉犯事下狱,朱棣命令吕震代理夏原吉的工作,吓得吕震脸都煞白,在家嚷嚷着要自杀避祸。朱棣一听二话不说,直接给吕震派来十个内侍,每天监督吕震上班,还特意下了命令:只要吕震有三长两短,十个内侍一起陪死!求死不成的吕震,只能甩开膀子干活,竟在户部尚书任上做出大成绩,成了一代名臣。

当然朱棣本人也知道,这些小手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在他执政时,做了一件给后代皇帝“挖坑”的事:确立了死刑五复奏原则,从此哪怕贵为皇帝,也不能随意下旨杀人。他本人也以身作则。晚年时的朱棣,一次发了飙要杀人,却被眼前一群大臣怒怼,说皇上您不能枉法。怼的朱棣不得不下诏道歉,保证永不再犯。

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的文官,在皇帝面前越来越牛气?最大的底气就来自这事!

3,朱祁镇:朕就是要看脸

明英宗朱祁镇,在明朝历史上,经常被吐槽成昏君,一辈子两次登基,干过的昏事也一箩筐,早年盲目发动土木堡之战,赔光明朝二十万精锐,自己也沦为俘虏。后来再度复辟,却又冤杀了北京保卫战的大英雄于谦。身后的名声也就跟着臭。

但不得不说,复辟之后的朱祁镇,在他执政的最后几年里,有一件帝王必修的功课,着实开了窍:用人。

乍一看来,那时的朱祁镇,用人风格和早年没太大区别,经常是全凭感觉,见了一面后觉得好,立刻就拍板用了。而且还越来越看脸。典型就是接见山东按察使王越。当时朱祁镇心比天高,想着整顿北部边防,可以边将却稀缺,正好瞧见了王越,一看这王越生的英俊潇洒,朱祁镇立刻就喜欢上了,王越退朝的时候,竟还花痴似的盯着人家背影。盯完更拍了板:就你了!

但事实证明,这时的朱祁镇,这件事上真心靠谱,历经多年浮沉,甚至还有过不堪回首的战俘生涯,他对于人情世故的观察,早已无比成熟。看人用人的眼光,也是无比精准。就是这位王越,此后在大名北疆浴血奋战三十年,多次力挫鞑靼,甚至两次差点活捉蒙古可汗,成为北方草原上战神一般的强人,撑起大明的国威军威。

何止是一个王越?在他最后几年里,陆续提拔的各位文臣武将,都成了后来成化时代的干才。“臣奋于下”的明朝成化年间,还有“幸斯小康”的经济成就。他这以悲催战俘代价换来的用人水准,确实一大功。

4,万历皇帝爱作秀

明朝皇帝中最懒的一位,当属万历皇帝朱翊钧,三十三年不少朝的歇班记录,整个明代没人打破!

如此歇班,如好些后人知道的,万历皇帝挨骂也极多,群臣骂他的措辞,可谓花样百出。但万历皇帝自己又是啥态度呢?照着《玉光剑气集》里的说法,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每天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拿过厚厚一摞奏折开始批,只要看到里面有骂他的,立刻就呵呵一笑,甩手就把奏折扔一边。为什么好些大臣骂了万历却没获罪?因为奏折都常不知道被万历扔哪去了!

如此做派,当时也有很多官员庆幸,说万历有肚量,但万历年间名臣宋?,却是分外忧虑:如果万历皇帝看了奏折后发怒,说明他还有救,但如果他看了后连气都不生?那说明他麻木不仁,彻底病入膏肓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时候,万历皇帝都这么麻木,有时候也爱作秀!比如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离他去世不到几个月时,万历特意把内阁首辅方从哲叫到深宫里,先给方从哲看自己浮肿的胳膊大腿,然后就唠唠叨叨,说自己平日工作有多勤奋。最后更把太监叫来,要太监一五一十,给方从哲讲述自己辛勤工作的感人场面――你得给我做个证!

可他工作到底尽心不?瞧瞧万历年间荒废的军政大事,给努尔哈赤白白送的大礼,别管怎么作秀,毛病就是毛病!

5,崇祯这招最“好使”

比起历代皇帝绞尽脑汁拿捏文臣的做法,明末崇祯皇帝,却是相当的精明:后人常常赞扬的他的一个优点,就是勤奋批奏折。但事实上,他批奏折别看废寝忘食,但也经常吹毛求疵,明明十万火急的奏报,他还喜欢把里面的错别字挑出来,然后借题发挥,把写奏折的大臣一顿痛骂。目的也简单――你们都老实点,别拿我当傻瓜!

在崇祯看来,这是个事半功倍的好法子,但日久天长,大臣们的奏折,写的越来越四平八稳,写奏折极好的魏藻德等人,更成了崇祯的宠臣,于是大明朝的朝堂上,充斥着一群不办事的庸官,直到北京城沦陷,崇祯皇帝悲情自尽,这群人却脸一翻,撒腿就去投奔李自成。

一劳永逸的管理办法,却把大明王朝,彻底送上了亡国的不归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4-19
明朝皇帝修理文官的手段
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便开启了对文官的修理之旅。面对文官集团日益膨胀的权力,明君贤帝们相继使出浑身解数,以维护皇权稳固。
监察制度:高压震慑
监察制度在明朝得以极大强化。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机构构筑起一张严密的监察网络,延伸至朝堂内外、文官府邸。锦衣卫负责专职侦缉,东厂、西厂充当皇帝亲信鹰犬,对文官稍有不满者,随时可遭逮捕查办。明朝还广设御史台,派御史监察百官,监督奏事,弹劾不法。
文字狱:思想禁锢
文字狱是明朝对文官修理的另一利器。朱元璋时期,大肆编纂《皇明祖训》,要求文官尊崇儒家正统,一言一行不得超出思想禁锢。此后,明成祖、明宣宗等皇帝继承先例,颁布一系列伦理纲常和思想禁令,对文官思想加以限制。言论不当、著书失范、诽谤朝廷者,皆以文字狱治罪。
削藩与裁权:削弱实力
明朝初年,藩王势力膨胀,威胁皇权。朱元璋采取削藩策略,剥夺部分藩王兵权,将藩王权力限制于封地内。明成祖继位后,进一步裁撤藩王,将藩王权力削弱至形同虚设。与此明朝还对文官权力进行限制,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以分化权力,防止文官专权。
吏治整顿:清除异己
吏治整顿是明朝修理文官的重点举措。朱元璋实行胡惟庸案、空印案等大规模贪腐案件查处,诛杀腐败官员,整顿吏治。明成祖、明宣宗等皇帝也继承先例,持续严厉打击贪腐,整饬吏治。明朝还对贪官污吏设置专门刑罚,如剥皮实*、凌迟处死等,以震慑贪赃枉法的官员。
崇尚武功:移风易俗
明成祖、明宣宗等皇帝崇尚武功,鼓励文官习武。明成祖亲征漠北,以军功提升武官地位,削弱文官独尊之势。明宣宗设立京师武学,训练武官,培养军人精神。通过崇尚武功,明朝有意塑造勇武尚武的社会风气,淡化文官清谈误国的刻板印象,从而抑制文官的膨胀心态。
皇帝威慑:绝对权威
明朝皇帝始终保持着绝对的权威地位。朱元璋创立君主专制制度,皇帝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文官的一切权力皆源于皇帝的授予,文官对皇帝只有服从的义务。明成祖、明宣宗等皇帝继承先例,进一步强化皇权,严厉打击文官结党营私、欺君罔上等行为。通过绝对的权威,皇帝有效控制了文官的权力和思想,防止文官尾大不掉。
明朝皇帝修理文官的手段多管齐下,可谓不遗余力。通过建立严密的监察制度、实施文字狱、削藩与裁权、吏治整顿、崇尚武功、皇帝威慑等举措,有效控制了文官权力,维护了皇权稳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