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带来的
肺炎疫情汹涌而至。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20000多名医护人士逆行而上,奔赴湖北和武汉,和那里的医护人士一起奋战抗疫前线。“逆行者”是伟大的英雄,她/他的背影震撼每个人的心。当问及他们时,他们总是回答“这是我的工作”。这一句简单质朴的回答饱含着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这次抗击疫情的最重要武器。从个体层次来看,专业精神(professionalism, 专业主义)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知识专业性。专业人士拥有一套专业的知识体系。
这需要经过长期的(如医生需要10年左右)或较长时期的(一般专业也要经过至少3年以上)专业系统学习,获得证书,有的还需要获得从业证书。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继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二是专业实践力。仅仅掌握知识还不够,专业人士还需能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如果可能,还要通过研究和总结,形成一般性知识,补充已有的专业知识。这是专业人士的治疗(treatment)、诊断(diagnosis)和推理(inference)能力,是获得专业管辖权的根基。三是专业自主权。专业人士掌握着解决人类社会所遇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公众把解决问题的权力委托给专业人士。公众相信和尊重专业人士的判断和决策,专业人士凭借系统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出不受非专业人士或其他外部因素控制和干扰的判断和决策。四是为公众服务。人们相信和尊重专业人士的判断和决策,把健康、思想、公平、衣食住行等都托付给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必须真诚地、可信赖地、无私地为公众和社会服务。公众与专业人士之间存在隐性的社会契约。这是保持专业管辖权的承诺,专业人士必须信守诺言。五是专业使命感。专业人士认同自己的专业,喜欢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从中发现价值和意义。爱岗敬业,工作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愿意付出的事业。
“这是我的工作”只有6个字,却饱含了专业精神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多么自信,这6字宣誓着:我有知识,受过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知识!我有能力,你放心,能够准确分析并解决问题!我有信心,我的地盘我做主,一定能够战胜病毒!多么无私,多么神圣,这6字宣誓着:我进入医业,立誓献身人道服务,立誓献身公众服务!治病救人,这是我的使命!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大都是医学院毕业生,受过传染病知识培训、临床经验丰富,可以担负起救治新肺炎患者的工作。医护人士依靠专业知识开展诊断、治疗、推理等工作,例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
张定宇医生,组织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识别病源,试用新药治疗重症患者。新
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毒株,关于其潜伏期、传染性等一系列问题刚开始并不明确,张继先医生凭借专业敏感意识在管辖范围内果断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医护人员,保护就诊人员。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约定。“专业精神”是从西方舶来的概念。
我们非常熟悉的是“
雷锋精神”,概括为下表中的8种“精神”。专业精神与雷锋精神有重叠之处,尤其是“为公众服务”包括了雷锋精神的大部分内容;“专业使命感”也涵盖了雷锋精神中“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
螺丝钉’精神”;雷锋精神中的“追求崇高不断学习的‘钉子’精神”在“知识专业性”中也有所体现,但知识专业性更加强调拥有一套基于学科教育之上的知识体系。雷锋精神较少提及“专业实践力”和“专业自主权”。实践力是专业人士获得管辖权的基石;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专业人士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自主权是专业与专业人士发挥作用和不断发展的保证。如果听从非专业人士的指挥,屈从非专业人士或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那么专业人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雷锋精神不能丢,专业精神更要倡导和发扬!作者:
南京大学“中国企业专业化管理研究”课题团队(编号:71632005)负责人:贾良定成员:卜濛濛、丁忆垒、何刚、孔茗、李智、
刘畅唱、刘德鹏、肖咪咪、孙雀密、王彦、薛美琴、杨椅伊、尤树洋(成员按拼音排序)
教授简介
贾良定,南京大学商学院
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主题是,从人力资源和
战略管理角度,探讨建设德行与创新组织的微观机制,《管理学季刊》战略与领导行为领域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