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景观格局管理

如题所述

1987~2000年间,吉林省大安市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和耕地大面积碱化(地下水矿化度高,水质差),影响到农田景观的生态质量和农田景观格局的合理演变;农田防护林数量减少,防护功能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生态安全[83]。所以,安全高效的农田需要不断地维护和发展,加强其景观格局的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加强农田污染防治与监督力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田生产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工矿区附近,农田环境已经恶化到不能维持的地步,如灌溉水质超标和工矿业废物的排放,已经对区域农田基质产生危害,严重者危及当地人民的身心健康,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污染的监测与防治力度,从根本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不断更新和完善农田人工廊道系统:农田中防护林、沟渠和田间道路形成的人工廊道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安全价值,不同农田之间的防护林、溪沟可以隔离不同农田地块之间虫害传播、污染源扩散和其他干扰,而且可以促进水分、养分在农田景观中的迁移[84]。目前,我国农田防护林网与灌溉渠系普遍存在残缺和老化现象,不能及时维护和更新,已经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和生态安全,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田人工廊道系统,保障农田生产安全。

(3)建立健全农田及其设施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Chen Liding对中国陕西延安地区安塞县大南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可以根据产权制度变革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前,地主私人占有,农民从地主手中租地,由于土地生产力较低开垦了许多耕地;1949年新中国建立,土地使用由国家统筹安排;1981年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使用发生了第三次变革[85]。农田产权的设置、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必须建立一系列的规则,使其产权关系制度化,由利益刺激或激励产权人保护农田、合理使用农田设施和维护景观安全格局。如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相关产权的流转制度,可以促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的优化配置,提高产权配置效率[86]。所以,建立健全农田及其设施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能够保障农田景观格局的健康和稳定,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