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结果分析

如题所述

由石家庄市城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09年以前,石家庄市人口密度较大,人均用地较为紧张,2009年稍有缓解,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城市用地增长的幅度大于市区人口增长的幅度。而未来石家庄城市用地发展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包括地形地貌、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等方面,尤其是近些年对城市周围征地和农用地转用的严格限制,城市的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由外延拓展转向内部存量土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节约利用将成为主流。而今后在国家加速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区人口的增长趋势难于遏制。所以,虽然目前石家庄市城市土地的承载力较为乐观,但在今后必然会受到高度挑战,如何在合理规划、分配和利用城市土地、坚持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分散人口过于集中对于城市土地的压力,是未来石家庄市建设宜居城市必须要考虑和坚决要达成的目标,该目标的实现直接受石家庄市城市土地承载能力的制约。

由石家庄市耕地人口承载力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预测均以农业用地基本稳定、农田投入水平稳步提高和保证农业、特别是粮食作物正常用地需求为基础,并且以人口数量的控制为条件。如果耕地面积和农业投入得不到保证,人口无限制的增长,全市人民尤其是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变得很困难。鉴于石家庄地区至今仍存在部分贫困县,且各县域的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尤其是部分山区粮食作物产量水平较低,而近些年由于生态环境和气候的问题使得干旱比较频繁。另外,还存在不少地区耕地仍在迅速减少,所以各级部门都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减轻人口增加对土地承载能力的压力。从评价结果看,虽然根据温饱型和宽裕型营养水平标准测算的人口承载力较为宽裕,但考虑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按小康型营养标准预测土地承载力应该更接近实际,预测结果显示,如果2015年按小康营养水平测算,石家庄市耕地承载能力刚好满足,稍有宽裕,但空间较小,之后的2020年和2030年,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实施耕地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石家庄市的耕地人口承载力预期情况会有好转。

考虑石家庄市当前国土资源利用状况,土地的生产潜力、土地利用技术水平、土地的投入、人口要素等是制约石家庄市人口承载能力的关键环节。城镇用地部分,需要在提高集约利用程度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城市的宜居环境。所以要采取相关措施必须关注两个方面:第一,避免城市无限制的外延,城市发展转向内部提升,一方面向旧城区要土地,提高存量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承载能力,并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限制城市规模,减轻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交通堵塞,人口过于集中,功能分区不合理等城市病,从而削弱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宜居因素。第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二级城市或重点城镇,规模较一般城市要小,一方面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通过土地的开发整理置换,提高耕地的有效面积和生产潜力,并可以为建设用地提供一定的增量指标;另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口过于集中给大城市带来的承载压力,通过一些鼓励和就业政策降低一级城市的集聚度,既可以提升城市的宜居环境,也可以改善拟转移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所以,以上策略不但可以解决城市的人口压力,也可以减轻农村耕地的承载压力。

通过石家庄市耕地人口承载能力的评价,会发现石家庄市耕地的人口承载压力不是很大,但本评价结果只是一个综合的平均水平,没有考虑各地区的耕地资源利用的差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别。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本市土地生产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测算结果,在雨育农业中,即使是小麦与玉米套种也只能维持在每公顷6000~10500千克。而近年来各种灾害尤其是旱灾频繁发生,又使土地生产潜力再度衰减。所以必须有规划地通过基本农田的综合整治,一方面提高耕地的有效面积和中低产田的土壤肥力,另一方面以开展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为契机科学地进行区域水资源平衡分析,调整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弥补水资源的不足;并通过完善基本农田设施减少水力损失电力损失,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综合提高耕地的生产潜力,缩短地区之间单产水平的差异。

(2)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和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始终是解决人地矛盾和土地负载过重的两项硬性指标。统计数据显示,石家庄市耕地数量降低的趋势逐步得到控制,而且近两年的人口增长也放慢了速度,但二者是否匹配才是关键问题。按总人口计算,2001年石家庄市人均耕地水平为0.068公顷,而2009年人均耕地降到0.06公顷,所以这个数字并不乐观。要想维持耕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只看耕地总量并不能反映问题,必须将目标落实到人均占有耕地数量上;另外,仅具备一定数量的耕地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考虑到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占补平衡的问题,还必须保证土地的质量,也就是单产水平不降低的问题。所以要做到耕地面积不减少,必须从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去实现,另外,人口的控制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人口的质量主要是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重要土地政策实施的力度,并在绝对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的物质和技术投入的转化率问题。

(3)转变传统的“粮食”观念为“食物”观念,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粮食问题决不能放松,但仅靠粮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膳食的需要。虽然按小康水平要求的人均粮食480千克以上能够做到供需基本平衡,然而为了实现小康标准的全面要求,石家庄市还必须在用好本市现有耕地的同时,着眼于整个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向饲料产业要畜产品,向淡水要水产品,向农副产品加工要饲料,实行广辟食物来源,节约粮食发展战略。

(4)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目前,全市居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从膳食构成的营养状况看,热量已满足需要,而蛋白质、脂肪食品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在保证粮食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多种经营,逐步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作物相结合的三元结构。加快发展粮食替代型畜牧业,特别是食草型畜牧业要有计划地发展果树生产,建设果品基地。

(5)发展水产业,向水产养殖索取动物蛋白质。这样可以提供大量优质动物蛋白质,也可节约饲料粮,弥补猪肉供应不足。所以,必须全面挖掘耕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地的生产潜力,全市土地人口承载能力才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6)切实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全市中、低产田占相当比重,因而要提高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首先,要优化投肥结构,改善施肥技术;其次,要增加对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和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投入;第三,要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尤其是要加强水利建设,减轻旱涝灾害。此外,还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增加物质投入,逐步实现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大力提高作物和畜、禽、鱼等的产品率。如果对中、低产区增加投入,每公顷产量可增加600~800千克,涉及具体县(市),潜力是很大的。总之,依靠科技是解决石家庄市食物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