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壳形成演化概况

如题所述

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有密切关系,因此认识地壳演化的基本特征是阐述区域成矿作用的基础。中国地壳演化大体可分为如下4个阶段(程裕淇等,1994):

第一阶段为古陆核形成阶段。这时地壳是处于活动状态,并在活动过程中将微小或较小型的硅铝质地体聚合成规模较大的陆核,而物质组分的分异与富集则不明显。在我国该阶段主要发生在古太古代,如华北古陆核等。

第二阶段为陆块形成阶段。这时期在相对稳定的古陆核周围或之间的海槽中发生了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和沉积作用,并开始有物质组分的富集现象,当其褶皱隆起,将使古陆核不断发展与扩大,形成较大或巨大的稳定古陆块(地台)。这阶段在我国主要发生于古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晚期,形成了华北地台、扬子地台等。

第三阶段为陆缘发展阶段。这阶段在古陆块周围发生了不同规模的裂解或古陆块之间发生碰撞、拼合等作用,并伴有岩浆活动与沉积作用,物质分异与富集现象明显,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活动带与成矿带。这阶段主要于古元古代晚期至晚古生代或中生代早期,如秦岭活动带、天山-兴安活动带等。

第四阶段为陆内变异阶段。由于大规模海底扩张与洋壳俯冲使距陆缘很远距离的大陆内部发生大型断裂构造、岩浆活动和褶皱变形以及与它相关的成矿作用。该阶段在中国主要发生在中生代中期以后,如中国东部地区。

上述4个演化阶段表明,在中国地壳发展演化中存在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构造单元,即相对稳定的陆块与相对活动的活动带。它们不但有各自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且也产生各不相同的成矿作用,从而构成了两种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它们之间虽然性质不同,但相互又有联系,并且在空间上呈一定规律分布。活动带总是围绕相对稳定的陆块周边发展,并受陆块活动的局限,而相对稳定的陆块在其周边活动带演化中又遭受不断地迁移与改造,以致陆块不断得到增生、扩大,所以稳定陆块往往处于主体地位,并对构造格局与矿产分布起到了框定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