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高考时英语考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如题所述

钱伟长在高考时英语考了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钱伟长(1912.10.9—2010.7.30),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就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
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以及赵忠尧、萨本栋教授也常给他们上课。起初,钱伟长象学古文一样,熟读强记物理学的典籍。而吴有训教给他,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够看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钱伟长学到了这一点,并成为他一生治学的特点。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3
钱伟长担任大学校长30年,没领过一次工资。他18岁时以英语0分、物理5分、数学和化学共20分、中文100分、历史100分的绝对偏科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没有获得加分)。他进入清华历史系的次日,九一八日本滋事,他决定弃文改学造飞机大炮。物理系主任只同意其试读。没想到他成为高材生。

这是详细的
钱伟长,应用数学家和力学家。1913年10月9日生于江苏无锡。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任研究员。历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应用数学和力学》主编,美国《应用数学进展》、《国际工程科学月刊》编委,《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编审委员会委员,波兰科学院国外院士,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发表研究论文一百六十余篇,已出版《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等专著二十多种。
  儿时的人文学养
  1913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锡鸿声镇七房桥村。祖父和父亲都是贫穷的乡村教师,生活虽清贫,对学问却孜孜以求。钱伟长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儿时每逢寒暑假,父亲钱挚和四叔钱穆等相继回家。在长辈营造的琴棋书画氛围里,他能领略华夏文化的精妙,陶醉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之中。每到夏天长辈们都要将省吃俭用购置的四部备要、二十四史和欧美名著等晾晒,童年的钱伟长成了积极参与者,耳濡目染,增长了对人类文化的崇仰之心。六叔钱艺的诗词和书法、八叔钱文擅长的笔记与杂文都自幼深深地影响着钱伟长,滋润着钱伟长。尤其是八叔要他每隔两天交一篇作文,这种训练使钱伟长日后进入学校后,国文课经常能获高分。父叔四人还都精于围棋。钱伟长自幼成了热心的观战者,潜移默化中也悟到了一些棋艺与棋谱,以至在往后的学校围棋赛中,靠儿时的这些“功底”居然每每得胜,常获冠军。围棋摆谱还成了钱伟长终生的业余爱好,耄耋之年的钱伟长仍痴迷于棋道。
  钱伟长进大学前从未穿过一件新衣,都是母亲将父叔们穿旧的衣服改裁缝制的,将腰部折叠着缝起来(舍不得剪掉),随着身子长高逐步放长,时间久了别处都褪色,唯独腰部像系了一条深色的带子。袜子补了又补,有时补到五六层之多,穿起来挺不舒服,夏天他干脆赤脚。钱伟长还从小学着帮祖母和母亲采桑养蚕,拾田螺,捉田鸡,挑马兰头,放鸭子,甚至去湖里捉螃蟹。生活清贫,营养不良,致使钱伟长小时候相继患过疟疾、肺病、伤寒,虽缺医少药,居然活了下来。但18岁进清华时,身高只有1米49,成了全班最瘦弱、最矮小的学生。清贫然融洽的家庭氛围和长辈们追求学问的不倦态度,深深感染着钱伟长,使他自小懂得要洁身自好,要刻苦自励,要胸怀坦荡,要安贫正派,更要求知上进。这一切使他一生受益无穷。
  军阀连年混战,从小学到初中,钱伟长真正上学不到五年。国文历史靠家庭自学,数学没学过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学了不到一学期的课,小代数也只是一知半解,外语从来没碰过。因此,一进入苏州高中,钱伟长必须格外努力,补上“欠债”。好在他得到许多有造诣的恩师不吝指教。国文教师是他的四叔钱穆,西洋史教师是杨人楩,生物教师是吴元迪,本国史教师是吕叔湘,英文教师是沈同洽,地理教师是陆侃舆,音乐教师是杨荫浏……名师们精湛的传道、授业、解惑,激发了钱伟长的求知欲。经过3年似痴如狂地努力,1931年夏,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竟以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100分的成绩跨进了清华大学。
  记得那年清华的语文考题是《梦游清华园记》。钱伟长从没到过北京,更遑论游清华园。年轻气盛富有想象力的钱伟长没有包袱,大胆想象,花了45分钟,洋洋洒洒写就一篇450字的赋。命题的老师想改,一个字也改不了,只能给钱伟长满分——100分。四叔钱穆看到后则告诫他别太气盛。那年的历史题目是写出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多少卷、解释人是谁?这样一个怪题,好多人考了零分,钱伟长又答题如流,稳稳地考了满分。可是,钱伟长其余四门课——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却总共考了25分。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
  弃文学理的抉择
  那时清华文学院有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陈寅恪、雷海宗、俞平伯、杨树达等名教授,而钱伟长对古文和历史都有兴趣,究竟是进中文系还是入历史系?
  就在钱伟长决定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一时,全国青年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呼吁抗日。当天,钱伟长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毅然决定弃文从理。

我帮你在百度上查的,但是你不要想着0分进清华,好好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