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关于钟表的问题

小学生如何学整时和半时好啊?有没有什么口诀啊?谢谢教学能手指点。

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说课

一、明确内容,说教材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钟表》的第一课时,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知识技能性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教学难点:在钟面上拨整时和半时。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对刚进学校的学生来说,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他们原有生活经验的总结升华。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联系生活、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适时评价、激励创新等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小明交朋友”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地提示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中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敢于创新的意识。  
3、适时评价,激励创新。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给予激励、评价,架起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愉悦感、成功感,从而进行创新性学习。  
三、确定主体,说学法  
1、观察辨析法:观察“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图,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分析、区分异同的方法进行学习。  
2、小组合作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动手操作法:指导学生动手拨钟表,充分发挥学具的启智作用,进一步体会整时和半时的区别。  
四、自主合作,说程序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为了使本节课教学内容能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一)课前,师生之间围绕时间这个主题进行聊天;上课伊始,通过创设“与小明交朋友”这一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二)在新课教学中,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1、初次认读整时和半时。直接呈现“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图,让学生来认一认,说一说。  
2、认识钟面。教师: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知道的教给小组中的其他同学。比一比,看哪位小老师当得最合格。学生开展四人一小组活动,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  
3、再次认读整时和半时。小组合作再一次认读整时和半时,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  
教学设想:这样开展教学,学生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升为系统的数学知识既可以省略简单的重复现象,又能增加学生在课堂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整个活动学生始终在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但认识是深刻的。  
(三)巩固练习:“找朋友”、“拨一拨”。  
教学设想: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设计一些生活性、趣味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为学生充分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轻松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  
(四)概括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拓展延伸。旨在唤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再次让学生体验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