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黄飞鸿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二人?

如题所述

历史上确有这两个人: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出生在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出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这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
希望对楼主有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6
历史上有~都是著名的爱国武术家
霍元甲
(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汉族。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为上海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   在中国近代的武术史上,有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霍元甲。霍元甲享名海内外,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 霍元甲
正义,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的强烈愿望,在天津和上海,先后同俄、英洋力士比武,并打败外国洋力士,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光。令国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1890年秋天,霍元甲打败了一个找上门来比武的武师,有了“武艺高强”的名声。之后,由于喜欢行侠仗义,霍元甲逐渐在天津一带有了名气。霍元甲在脚行(搬运工自发的组织)做过管事,后来又到天津城北门外怀庆药店打工。在药店干活期间,他能挑动千斤药材,力推两个大青石碌碡,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霍大力士”。   在怀庆药店打工时,霍元甲结识了药店掌柜农劲荪。农劲荪曾留学日本,知识渊博,他常给霍元甲讲一些中外故事,使之大开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   1901年,有个叫斯其凡洛夫的俄国大力士来到天津戏园表演,他声称:“打遍中国无敌手,让东亚病夫们见识见识,开开眼界”。霍元甲找上农劲荪,到戏园和斯氏比武。当斯其凡洛夫私下了解到霍元甲武功高强时,决定妥协。到约定比武那天,斯其凡洛夫临阵求饶,说:“我只是来天津表演的,我说的那些话不算数。”霍元甲让他登报认错,斯氏只好应允,随后很快离开了天津。   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彼音(实为在一个英国马戏团工作,并不是大力士)在上海摆下擂台,讥讽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上海民众十分不满,但又无人敢应战。农劲荪从报上得知此消息,遂向上海知名人士、同盟会员、革命党人陈其美推荐了霍元甲。霍元甲一到上海,上海各大报纸用大号字体刊登消息。霍元甲挑战奥彼音,奥和霍约定比武中不得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国武术技法,并约期在张园公开比赛。但到了比赛时间,却不见他的踪影,原来奥彼音已逃之夭夭。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对霍元甲吓跑俄、英大力士之事,很不服气,便挑选了十几名高手,找霍元甲较量。霍先让他的徒弟刘振声上场,刘以静制动,连胜对方五人。日领队非常恼火,自恃技艺纯熟,点名与霍元甲较量。双方刚一交手,日领队便知对手厉害,他企图黑手伤人,但被霍识破。霍元甲虚晃一招,用肘急磕其臂,日领队骨断筋折,只好认输。

黄飞鸿
(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
第2个回答  2012-11-21
黄飞鸿出生在一个武术
世家,其 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先后得其父真传,并先后拜广东十虎这十位高手的门徒或本人为师,飞鸿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吸收了广东十虎的武功精华,广东自古乃武术之乡,能在广东称雄的广东十虎,武功一定不低,十虎之中铁桥三梁坤的铁线拳,苏灿苏乞儿的醉拳更是威震全国。黄飞鸿吸收了广东十虎的武功精华,武艺日渐增长,在黄飞鸿十五岁时以四象标龙棍胜著名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后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夜宿时遇贼人打劫,飞鸿一人击退数十个会武功的盗贼。有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黄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一招「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摊挡被一恶棍强占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相助,被对方同夥数十人持械围攻,被黄飞鸿击败。黄飞鸿生前的武术修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去世前不久的一场飞坨绝技表演就已 经技惊四座,令很多武术名家都叹为观止。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自古南拳北腿。南方的拳种全都是以手、腰为主要的,而忽略了脚下的功夫,而黄飞鸿进行创新,把北方的一些脚的套路,将无影脚融入到南方拳里面。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狮艺亦相当精湛,其狮艺更是威震两广,无人能敌,有「两广狮王」之名。其 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 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宝芝林和黄飞鸿在医治跌打损伤方面有一套,现在流传的宝芝林伤科跌打酒(牛大力1两,千斤拔1两,半风荷 1两,宽根藤1两,田七5钱,金耳环5钱,以上诸药浸酒1斤5两,15天后可用)。相传是由陆阿采所传,而黄飞鸿本人也先后研制出大力丸、通脉丹等跌打药,1888年,著名的黑旗军统领刘永福受伤后多方医治不愈,黄飞鸿治愈了他的伤病,黄飞鸿不但因此得到了两广总督张之洞书写的医艺精通的牌匾,而且被刘永福聘请为军医官和技击总教练。 福军首领刘永福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飞鸿为 福军技击总教练,后随刘到台湾英勇杀倭,一心抗日。后抗日失败,无奈之下只好回国。后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趁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於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麒英功夫源自於金钩李胡子和洪熙官的传人陆阿采。 铁桥三梁坤为少林觉因大师及海幢寺高僧尘异、修己、智圆的传人,他把双臂伸开,能挂起六条大汉,后自创铁线拳。鹰爪王陈铁志的指劲雄浑,五指坚如铁石,铁沙掌苏黑虎师承少林寺里的兆德和尚,得到兆德和尚传受少林黑虎门。黄澄可先后得一代宗师陆阿采、黄麒英、铁挢三等人指点武学,经历大大小小生死切磋搏斗,融会贯通各家之大成,终自创出一套刚柔并重,变化无穷的「九龙拳」,九种武功集一身,拳招一发犹如「九龙冲天」,幻变无穷,一共有十招,黄澄可生平只用七招便击败对手。王隐林师承南拳大侠李胡子及星龙长老,其徒孙吴肇钟与顾汝章名齐於南粤。苏灿苏乞儿为醉拳中兴祖,自创醉拳,宗旨为「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苏乞儿行走江湖而惹来许多仇家, 每时每刻都要防范,但又不可能经常带著武器到处去, 故产生以日常生活用品「碗和筷」作武器的念头,
「金碗铁筷」实际上是以金属打制的碗筷, 可随身携带,平时作饮食用, 隐藏动机。 一旦须要作战, 筷子主攻, 铁碗主防, 筷子点打穴位, 而碗则招架对方之攻击。 苏乞儿是一位传奇人物,武功极高但行为怪异,一生放荡不羁淡薄名利,苏乞儿的生平以不可考,无人知晓,只知道他一人来到广东,当别人问他师承、故乡、籍贯
等身家背景的问题,苏乞儿从不回答。他曾经在广州设馆授徒, 可是今天其武功已不见流传。以上几位正是广东十虎,十有八九皆为高手,黄飞鸿吸收了广东十虎的武功精华,功夫也不错,并且可见广东也是高手云集

「实天下武功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通过竟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其实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霍元甲
「一人强,无大用,全民强,有希望。同自家乡亲和气方为好汉,同外国民族争雄乃为英雄。」------霍元甲
「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以天下健者一试。专收各国大力士,虽有铜皮铁骨无所惴焉。」-----霍元甲。

霍元甲生在一个秘宗拳的世家。霍家的迷踪拳为霍家祖传,异姓人不传,创始人以不可考,因拳法极快,当对手还来不及招架时便被击倒,所以称为秘宗拳。便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霍恩第的秘宗拳出
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霍恩第只镖穷苦百姓、清白之人,对贪官污吏决不保镖。霍恩第有三子:霍元栋、霍元甲、霍元卿,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
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担心元甲习武日後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於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於父传兄弟之机。苦练於舍外枣林之僻。
後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河南高手杜毓泉。父见此,一改
旧念,悉心传艺於他。後元甲以武会友,常和大刀王五,孙禄堂,法空大师,胡大鹏等高手切磋技艺,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之後霍元甲自创了迷踪拳。 并与韩慕侠并称津门双侠,韩慕侠是能移动千斤石狮,继王子平之後在次打败俄国大力士康太尔的高手。天津自古乃尚武之乡,名家也不下数十位,为何只挑霍元甲与韩慕侠齐名为津门双侠,代表霍元甲武功也不错,并以威名吓跑英国大力士奥比音及俄国大力士,又击败和霍家世代以祖传拳技闻名的虎头庄赵家高手,还三招打败前来挑战的日本柔道总会领队,并与李瑞东比武不分胜负,国术大师姜容樵,金恩忠,向恺然许多武术家都承认霍李比武不分胜负这件事是事实,并且还保护义和团所残杀的教民,并取了当地首领韩伯龙的胳膊。还曾单肩担走千斤药担(霍元甲单肩挑两包牛膝,每包重八百斤),又一脚踢开石碌碡(当年有人用两个石碌碡堵住了怀庆药栈的门,石碌碡每个重八百斤,霍元甲一脚一个将石碌碡踢出一丈多远)。更何况霍元甲有强列的爱国心,创办精武会,1919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孙中山先生亲自题赠匾额,书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振兴国人尚武风,可惜後来三招打败前来挑战的日本柔道总会领队後,日人於是用慢性肺咳药将霍元甲毒死。其徒刘振声曾为张学良的武术教师,也击败过日本高手及铁裆宋三以及山东谭庆华,刘正声更是力大无穷,史书记载刘早上常抓两个大罈子锻鍊身体,有好事者晚上偷偷将罈子装满沙子,刘早上仍抓罈子锻鍊而「浑然不觉」,
有此勇猛徒弟,其师可见一斑,毕竟两个人经常切磋的
第3个回答  2012-05-26
都有
霍元甲,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多部影视作品描述他的事迹

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
第4个回答  2012-05-26
有!霍元甲,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大多的影视剧都是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
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