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孩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哭,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改掉爱哭的毛病?

如题所述

孩子哭闹的原因有:

1. 孩子天生多愁善感

就自然气质而言,是一个“情绪本性”消极的孩子。 具有消极情绪天性的孩子在遇到失望时,通常会表现出消极情绪,比如哭闹、发脾气等。 这是他的性格倾向,但如果父母不理解,很容易生孩子的气,以至于父母和孩子经常发生不愉快的争执,不能从容地教他们。

2.哭只是一种获得的手段

现在的父母孩子少了,太珍贵了,又怕哭。 所以,只要孩子从小哭,大人总是让他满足,妥协,让孩子觉得“哭是为了得到他想要的”或者“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是很有效的 。缺乏语言能力因为父母或者带孩子的人太用心了,孩子从小就不需要说话,只要哼哼、哭、指点,大人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让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应用 能力无法成长,所以他常常哭。 表达的动作。

3.父母太严格

大人太凶了,一点小事就对孩子说粗话,把孩子吓坏了,让孩子变成哭闹的“小儿媳”博取同情。经常被父母忽视。父母无法完全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如:父母不常陪伴的孩子,与孩子亲近的孩子,或者总是忙于照顾小孩或忙于自己的事情的大人。 如果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安全感等得不到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流露出哭泣或不开心的表情。

如果孩子一直哭闹怎么办:

1.听听原因

对于特别容易哭的孩子,作为家长,鼓励孩子解释哭泣的原因,而不是训斥。 通过沟通,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所以,倾听孩子的理由,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减少孩子的哭闹。

2.正确引导

当孩子为满足某种需要或不同意而哭泣时,父母的正确做法是提供指导。 应该告诉孩子,仅仅哭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将事情放在桌子上讨论和解决是更好的处理方式。 而且一定不能培养,只要哭,就能养成需要的坏习惯。

3. 了解孩子 

同时,作为家长,也需要了解孩子。 毕竟孩子还小,所以用哭的方式更能直接让孩子达到目的。 因此,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的诉求或需要无法表达时,家长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从而给予更好的引导。  ,也会因此减少宝宝哭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4
倾听理由。对于特别爱哭的孩子,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说明哭的理由,不要训斥。通过沟通的方式,能够较好的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增加亲子关系更为融洽,所以要听孩子诉说理由,这也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会减少孩子哭闹。
第2个回答  2022-08-24
遇到孩子爱哭时,家长不要去哄劝,让孩子自己消化,久而久之,孩子明白哭是没用的,自然就会改掉这个毛病。
第3个回答  2022-08-24
孩子觉得哭可以解决问题所以才哭,当他知道哭不能解决就不哭了,以后哭就不理他 时间长就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