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什么意思:浮生只合樽前老, 雪满长安道。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如题所述

意思是: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这两句诗出自不同的诗作。

其一出自:舒亶[北宋词人]《虞美人寄公度》

原文: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释义: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其二出自:刘过[南宋词人]《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原文: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释义: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扩展资料:

《虞美人寄公度》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舒亶因与尚书省意见相左逐出京城,在家赋闲十年后,再次被任用。但入京后却已是物是人非,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并且渴望友人的信息,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并寄予一为字为公度的友人。

或以为此词题中的公度为黄公度,非是。黄公度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其时舒亶已去世六年。《全宋词》收舒亶词中有《蝶恋花》调,题为“置酒别公度座间探题得梅”。其词云:“折向樽前君细看,便是江南,寄我人还远。手把此枝多少怨。

小楼横笛吹肠断。”又有《醉花阴》调,题为“越州席上官妓献梅花”。其词云:“月幌风帘香一阵,正千山雪尽。冷对酒蹲旁,无语含情,别是江南信。”

因此,这位叫公度的作者友人,可能是越州一带的官员。作者在越州及北上之前,都曾有席上献梅得梅之事,并与当时的饮酒狎妓生活有关。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创作背景。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具载其事。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

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轻举妄动,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当时南宋朝廷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一旦挑起战争,就会兵连祸连,生灵涂炭。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1

意思是: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这两句诗出自不同的诗作。

其一出自:舒亶[北宋词人]《虞美人寄公度》

原文: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释义: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其二出自:刘过[南宋词人]《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原文: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释义: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这首《虞美人》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词作,上片主要写景,而景中含情,下片集中写事,从词人自身和友人双方入手,更显彼此情谊之深挚。全词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语言清婉雅丽。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

“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句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

《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虞美人寄公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5

这句话的意思是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这两句诗出自不同的诗作,前句“浮生只合樽前老, 雪满长安道。”语出北宋词人舒亶创作的《虞美人寄公度》,全词原文如下: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白话文释义: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后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语出南宋词人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全词原文如下: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白话文释义: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扩展资料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叹,为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因而悲叹,《虞美人寄公度》是1083年舒亶因与尚书省意见相左逐出京城,在家赋闲十年后再次被任用。但入京却是物是人非,为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并且渴望友人的信息。

诗人感叹“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而《唐多令·芦叶满汀洲》是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诗人买花载酒,本想苦中求乐,来驱散一下心头的愁绪。可是这家国恨、身世愁又岂是些许花酒所冲淡得了的!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4

意思 :人生应当饮酒尽欢,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长安大雪漫天,阻断了通行的路道。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1、浮生只合樽前老, 雪满长安道。 出自:北宋词人舒亶创作的《虞美人寄公度》。

原文: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译文:夏天已过,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与浩瀚的江水相连,暮色中秋风吹起碧波。比翼的双燕各奔东西,贴着高寒的云天,远远飞去。我独倚在小楼东边的栏杆。

人生应当饮酒尽欢,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长安大雪漫天,阻断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楼远望,盼望我的归来。江南春来早,请赠我梅花一枝,让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明媚。

2、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出自:南宋词人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原文节选: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译文: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

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扩展资料

1、《虞美人寄公度》此词上片写景,借萧瑟秋色、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下片抒情,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全词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语言清婉雅丽。

作者简介:舒亶(1042—1104),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神宗元丰间为监察御史里行,同李定多次弹劾苏轼以诗歌讪谤时政,酿成“乌台诗案”,为士林所鄙。

2、《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南宋词人刘过的创作的一首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词人二十年前曾在安远楼与朋友名士聚会,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写了这首词。

上阕概括描写秋令时节安元楼的情景。下阕触动物是人非的感叹。“旧江山浑是新愁”淡语有深情,为全篇之主旨。全词言简意丰,情致哀婉。

作者简介: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襄阳人,后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虞美人·寄公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3-06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释】:
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①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
①芙蓉落尽:表明已属秋季,花残香消。芙蓉:即荷花。天涵水:指水天相接,苍茫无际,更显空旷寂落。
②背飞:朝另一个方向飞去。
③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翻译】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请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赏析】
这是一首赠送友人的感怀词。此词为词人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傍晚小楼上欣赏秋景,下片写作者在冬日的长安,盼望老友送梅来到,字里行间隐晦地传达出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既苦闷孤独又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
上片写景。前三句从上到下、从小到大勾勒出一幅苍凉图画。“芙蓉落尽”点出时间,暗含萧索凄凉的意味。“天涵水”是目之所见,水天一线,空寂使人生愁。“日暮”时分,“沧波”浩荡,秋风萧瑟,连夕阳的余晖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凉。“背飞”句,视角转换,从下到上,“背飞双燕”写燕,也写人,暗指友人离去。“贴云寒”是飞翔之状,极言其高,“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心境。结尾总揽一句,言明以上所写都是登楼所见。“独”字写登楼者只有词人一人,此情此景,怎不让他倍加感伤!
下片言情。“浮生”两句运笔精巧,直抒胸臆,第二句又以景色作答,把词人此时的心绪准确地表达出来。“雪满长安道”,一方面点出地点,另一方面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下大雪的深夜,万籁俱寂,自己却独自一人,对酌无伴,这时多想有个朋友在身旁啊!结尾两句视角转换,由己及人,想象老友此时也正在惦念着自己,如此心心相印的好友,怎不让人挂怀?最后一句笔意又转,挣出哀伤,乐观收笔,怕什么呢?老友一定会给自己寄来梅花慰问,美好的憧憬让人心醉。
这首词用语清丽,韵味十足,虚实结合,真情四溢,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