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世界上有很多宗教文化现象,如佛教僧侣的托钵行脚、基督教神父的布道传教、道士的深山修炼等等,在这些现象中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所谓宗教的本质呢?若无,宗教如何区别于其他事物?若有,但人类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关于宗教的本质的得到普世认同的定义。或许正如柏拉图感慨美是难的一样,宗教对于人来说也是难的。但人并不因为难而止步,亦如历代美学家对美的探索一样,尽管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美的本质,但是人类在美的本质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止步,过去如此,将来也会这样。一、“本质”释义首先,我们来看“本质”这个词。“本质”二字连用在中国古代便有。古代单音节词很多,“本质”并不是一个词,而是“本”与“质”这两个单音节词的连用,其意义不同今天作为一个词用的“本质”,而是由“本”与“质”两个词义组成。如《史通·言语》中说:“夫本质如此,而推过史臣,犹鉴者见嫫姆多媸,而归罪于明镜也。”其中“本质”即是指“本来的事实”。从字源上看,《说文解字》“:本,木下曰本,从木,从下。”段注:“本末皆于形得义,其形一从木上,一从木下,而意即在是。“”本”的本义就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质”亦有“本”的意思,《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郑玄注曰“:质,尤本也。”本质”二字在中国古代通常指事物之本来面目,并没有西方哲学意义上与“现象”所对立的意味。古典西方哲学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追寻万物的本质,及万物具体形态上的多样性与本质唯一性之间的关系,即一与多的关系问题。现象与本质的划分在柏拉图那里便出现了,他将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存在的根据,“一个东西之所以能够存在,只是由于‘分有’它所‘分有’的那个实体(编者注:实体即理念),别无其他办法”。亚里士多德最先使用“本质”一词,其希腊原文是“to ti en einai”,按苗力田等人的理解,其中文意思为“是其所是”,表明了本质先于事物存在的先在性。在康德那里,物自体(本质)与现象对立起来,二者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黑格尔反对这种划分,在黑格尔那里“,本质”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范畴被确立下来,他认为:“某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说某物是自身同一或异于对方……而在于表明一物的存在即在他物之内,这个他物即是与它自身同一的,即是它的本质。“”根据就是内在存在着的本质,而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黑格尔认为本质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它自身同一又包含着有差别的规定。现代西方哲学对本质的讨论,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现象学认为本质并非是超越现象的东西,而就是现象,本质就是事物向我们显现出来的有关它是什么的方面,现象学意在说明本质概念如何在意识中被构成;另一个方向是本质主义者的讨论,他们从区分事物本质特性和偶有特性分析角度分析。二、宗教的本质几乎每个研究宗教的学者都很关心宗教的本质问题,前辈学者在他们深入思考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此问题,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不同的回答,塞罗芬尼认为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德谟克里特认为,人们畏惧不可知的自然和统治者想约束人们的行为才创造了神。总的来说,对宗教本质的讨论从以下几种角度展开的。一是理性主义的,将宗教视为一种错误的解释形式。如休谟认为宗教起源于人们对真实原因的错误推断。一是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和投射。如费尔巴哈认为宗教只是一种心理工具,通过这种工具我们人类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与希望粘附在一个想象的超自然存在上,同时贬低了我们自身。他的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们的头脑对支配自己命运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虚幻的反映,“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者已经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投射论在马克思在世时代并没有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随后弗洛伊德发展了投射论,他主张宗教不是一种实在,而只是一种表象,是心灵中无意识心理动机的表现,这时投射论受到普遍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从社会的角度讨论的。迪尔凯姆(亦译:涂尔干)认为宗教是表达社会理想的一种信念与行为体系。这种看法将过去归于神的力量归于社会。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吸收了不同社会阶级的伦理和意识形态,然后再反射回去。斯达克和本布里奇认为宗教是“主要提供以超自然假设为基础的一般补偿物的人类组织”。以上所述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宗教的本质,他们认为宗教是有本质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宗教没有本质。比如当代著名宗教学哲学家希克认为,可以仿照维特根斯坦定义“游戏”的族类相似的概念来定义宗教,他认为没有一种特征是每个宗教都具有的,但有分散在不同宗教中的特征。每种宗教具有这摘要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自身与生存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通过思考,人们往往认为与自己的生存状况相比存在着更加美好的生存状况,并且这一生存状况可以通过某种方法而达到。它信仰的是神圣的存在,并且它的认识方式是非对象化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