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墨菲定律的主要内容和中国老祖宗的“怕什么来什么”异曲同工。那么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有个经典的例子:
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不小心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这个例子应该是先假定没有人存在时两面落地概率均等的吧。。。是因为人的一些想法、念头会对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常常带果酱的面落地呢?会不会在某种我们不太清楚的层面涉及量子力学(尽管表面上单纯的面包落地是宏观可预测的)呢?
还是因为,这只是人们主观感受,其实两面概率是一样的,只是人们往往对坏的结果印象更深刻罢了。
其实就是坏事方面的选择记忆,和祈祷者一定得救刚好是反面运用——祈祷了又没得救的人不会被记住。墨菲定律是选择性地把坏事都记住了——当然都是基于一种心理印象的强化,神学利用的是神灵的幻像,墨菲定律利用的是早知当初的后悔心。
如果多个解决方案中有一个是错的,那么必然有人选择错误的那种。
所以这其实是对【任何情况下总有蠢货】的吐槽。
这可以解释为,聪明(或者说严谨的逻辑)对于生活并非必要,而且每个人都有犯蠢的可能。现在通常被表达为:越担心一件事情的发生,那么那件事就越可能发生。关于这一点个人的看法是。
1,在失败中人们愿意夸张运气成分以得到心理安慰。
2,不论在意识层面上如何安慰自己,潜意识里还是知道某件事是否能成功。越是容易失败的事情,越是容易引发担心(当然,失败的后果越严重也越容易引发担心,所以准确的来说,人们潜意识里计算的不是成功率,而是期望),而担心又是意识层面之下的,意识层面上可能仍然在欺骗自己成功的概率很大几乎不会失败。所以当事情发生时,就会给人一种“越担心事情发生,事情越会发生”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