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科学依据。悲观是一种主观情绪,自然无法做出科学测量。这里的定律只是一种时髦的用法,实际作用和谚语差不多。定律的得出在社会科学领域有两种途径,一是逻辑推理,二是经验归纳。我认为,墨菲定律遵从的是第二条途径。经验归纳,我认为便是您所问的“科学依据”的广义理解。定律的产生不光是它来源的科学性,还有它用处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假如一条道理被归纳出来,同时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有效的,也就可以称为定理了(不必达到数学上的精确)。墨菲定律对指导专业技术安全、加强日常生活警示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足资格成为一个定律。
墨菲定律是概率性的东西,一般而言它被归类于社会类而不是理工类的定律,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阐述一种事实现象的归类总结,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从实验室中通过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当然定律最先被提出的时候就来自于墨菲的实验,他的一次实验证明确实人们犯错误的事实几率比数字型几率要高一些。这个几率超出理性上的数字,更多的是一种感性上的判断。
第一,你既然担心,就说明没十足的信心与把握,那么这件事发展的结局本来就很可能趋向不好,否则你就不会那么担心,所以这件事本来失败的概率就高。第二,担心会使人精神紧张,注意力下降,分析力与控制力减弱,言行出现偏差,导致出错的概率增高,所以这也是增加失败率的因素之一。第三,你担心的事,如果最终没发生,你很快就会忘却,因为没出现后果;而发生了的,灾难或痛苦会使你对此事记的很牢,然后就觉得担心的事确实容易发生。这种事情发生多了,就会不断加强心理暗示,恶心循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越担心的事越会发生的错觉。事实是担心而没发生的你不太在意,没计入对照统计罢了。总之,墨菲定律只是文科的一种感性概念与经验总结,不属于科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