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国土资源局

如题所述

郸城县位于茨河上游,北依鹿邑县,西连淮阳县,南接沈丘县,东南和东部与安徽省界首市、太和县、毫州市为邻。地处北纬33°25′~33°49′,东经115°00′~115°38′之间,东西长58.9公里,南北宽43.5公里,总面积1490平方公里。全境地势平坦,地势由西向东南微缓倾斜,海拔在35.6~43.8米之间,相对高差最大为8.2米,地面坡降平均为1/7000。境内南、北部均较高,中、东部稍低,略呈向东南开口的簸箕形浅平洼地。全县辖8镇、11乡、3个街道办事处,518个村委会(居委会),2338个自然村,总人口130万人,耕地面积163.611万亩,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棉花生产百强县,河南省超级产粮大县。

陈德堂 党组书记、局长

李成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纪检组长(正科级)

陈宝聚 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英华 党组成员、副局长(女)

张献中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勇立 副主任科员

孙玉君 土地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副科级)

陈德堂简介:汉族,1964年1月出生,郸城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7年8月~1996年10月,在郸城县棉麻公司工作;1996年10月~1999年1月,任郸城县胡集乡政府副乡长;1999年1月~2002年4月,任郸城县政府纠风办副主任;2002年4月~2006年6月,任郸城县纪委廉自办主任;2006年6月~2007年4月,任郸城县纪委常委;2007年4月~2010年4月,任郸城县纪委副书记;2010年4月至今,任郸城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郸城县国土资源局一级机构设16个股(室),分别是办公室、人事股、纪检室、财务股、宣教股、信息中心、保卫股、耕保股、用地股、地政地籍股、规划股、监察股、土地利用股、地矿股、信访股、窗口办;二级机构6个,分别是土地行政执法大队、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勘测设计室、年租金征收大队、土地储备中心;下属洺南、洺北、新城、工管委、城郊、吴台、虎岗、汲水、张完、南丰、白马、丁村、宁平、双楼、秋渠、石槽、宜路、东风、钱店、巴集、汲冢、李楼、胡集23个乡(镇、工管委)国土资源所,全系统干部职工共478人。

【土地资源】郸城县土地总面积149003.93公顷。农用地124828.15公顷,其中,耕地109125.33公顷,园地911.20公顷,林地5897.31公顷,其他农用地8894.31公顷;建设用地20812.28公顷;未利用地3363.50公顷。

【耕地保护】2010年,郸城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39.6764万亩,新增耕地9391.05亩。全县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9个、保护片493个、保护块4093块;设立保护标志1521块,其中一级保护标志19块,二级保护标志493块,三级保护标志1000块;县、乡、村、组、农户层层签订基本农田目标责任书3.25万份。

【土地整理】2010年,郸城县汲水乡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规模1359.43公顷,投资总规模2559.90万元,新增耕地41.0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02%,涉及观音寺、赵庄、杨古寺、高王庄、朱恺店、仵屯、白衣店、天齐庙等8个行政村;郸城县南丰镇等3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规模784.98公顷,总投资1405.96万元,新增耕地23.88公顷,新增耕地率3.04%,涉及郸城县汲水乡、南丰镇、白马镇等3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郸城县2009年市本级补充耕地储备项目,郸城县2009年胡集乡补充耕地项目,该项目建设总规模为77.45公顷,总投资135.78万元,新增耕地47.59公顷,新增耕地率61.45%,涉及胡集乡郝寺、后屯、大于庄、史桥、王庄、郭庄、武河沟、小任庄等8个行政村;郸城县2009年石槽等3个乡镇补充耕地项目为县级投资补充耕地项目区,建设规模为58.56公顷,总投资109.09万元,新增耕地面积45.79公顷,新增耕地率78.19%,涉及东风乡梁庄、赵寨、大韩,石槽镇高庄、宋楼、翟庄,宜路镇党庄、倪集、陈庄、张寨等10个行政村。郸城县钱店等11个乡镇补充耕地项目区土地总面积73.9133公顷,预算总投资183.41万元,新增耕地46.718公顷,新增耕地率63.32%,涉及虎岗乡雷庄、路集、王庄、长营,丁村乡大刘庄,巴集乡潭寨屯民、后屯、巴屯钱店胡庄等10个行政村;郸城县宜路等两个乡镇补充耕地项目区建设规模总面积148.70公顷,预算总投资164.2421万元,增加耕地面积73.42公顷,新增耕地比例为49.37%,涉及宜路镇和秋渠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郸城县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9年完成修编,2010年通过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周口市国土资源局评审验收。全县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109125.33公顷、109566.3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93519.65公顷以上。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盘活面积19.6公顷,到2020年盘活面积60.4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由2005年的25万元/公顷、19.5万元/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45.6万元/公顷、38万/元公顷,2020年的136万/元公顷、115万/元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5年的107.85平方米分别降到2010年的140.84平方米和2020年的101.57平方米。

按照郸城县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体系,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由2005年的16.51%增加到18.62%,2020年达到21.28%。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缩小,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由2005年的83.49%减少到2010年的81.38%和2020年的78.72%。农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125098.15公顷减少到2010年的124828.15公顷和2020年的124458.15公顷,期内净减少46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2005年的19628.93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19878.93公顷和2020年的19928.93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由2005年的590.42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610.42公顷和2020年的930.42公顷。规划期内,整治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000公顷,确保基本农田质量逐步提高。至2020年,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1137公顷,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增减挂钩试点项目】2010年第一批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豫国土资函〔2010〕711号审批)使用项目区周转指标面积60.1058公顷,建新区位于郸城县新城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洺北办事处、胡集乡和汲冢镇,占用耕地面积58.3431公顷,使用三项整治指标面积62.72公顷,拆旧区位于钱店、秋渠、虎岗、白马、石槽、张完6乡镇。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全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35宗,面积729.1亩,收缴出让金2.379亿元。其中盘活存量8宗,面积198.69亩,成交价款0.61亿元。新增建设用地27宗,面积530.47亩,成交价款1.769亿元。其中,拍卖11宗,面积133.194亩,成交价款0.903亿元;挂牌出让24宗,面积595.98亩,成交价款1.476亿元。

【地籍管理】截至2010年底,郸城县共登记发证176宗,其中农村集体土地登记57宗,国有土地初始登记111宗,土地抵押登记18宗。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达到了95%以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率达到了85%以上。注销土地使用证2起。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共报批城市建设用地1个批次,面积26.5500公顷;全年供应土地9宗,面积20.6824公顷,其中,划拨供应5宗,面积18.3673公顷;农村宅基地供应2宗,面积0.5751公顷;养殖场供应2宗,面积1.74公顷。

【执法监察】2010年,郸城县初步形成了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监察局、国土资源局等多部门参与的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共同责任机制。通过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开展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12336土地违法举报电话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落实违法用地预警和约谈制度,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占用耕地的势头。全年共拆除“小产权房”6处,建筑物面积4000多平方米。发现土地违法案件6件,立案6件,结案6件。

【卫片执法检查】2009年度卫星遥感监测郸城县辖区内共31个图斑,监测面积1233.5亩。增补图斑2个,面积64.18亩,经过核查,33个图斑涉及用地52宗,面积1297.68亩,耕地1034.78亩。新增建设用地34宗,面积918.95亩,其中耕地845.45亩;实地伪变化18宗,面积378.73亩,其中耕地189.33亩。全县17宗违法用地,立案查处17宗,立案率100%。提出处分建议3件,落实3件,申请法院协助执行17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责任1件。

【信访工作】2010年,郸城县国土资源局积极主动配合县四个班子领导的接访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竞赛活动,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坚持局领导班子成员值班接访、班子成员包案、信访案件会审评判和信访案件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努力实现“三个减少”、“两个提高”和“三个确保”目标。截至年底,共接待来人来访100余人次,办理市国土资源局交办案件12起、县政府交办信访案件13起,受理来信24封,来电6次,代政府答辩行政复议案件9起,代政府出庭诉讼案件22起,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3起。

(邢振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