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审计调查工作质量

如题所述

一、完善审计计划的制定、立项机制,不断适应形势发展。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审计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对审计工作的广度、深度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计划管理作为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审计工作的主线和载体。不断完善审计计划管理,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功能,服务国家治理的现实选择。应结合该市经济发展规划,探索建立符合淮南实际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制定目标明确、可量化、操作性强的审计项目年度计划。
(一)审计计划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十八大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审计计划应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中长期规划、围绕本级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以长期计划为导向、中期计划为基础、年度计划为核心的审计计划体系,实现审计计划管理从“任务型”向“战略型”转变。
(二)广开言路,丰富备选项目资源。建立健全并不断更新备选项目库,对内,采取自下而上充分听取一线审计人员的建议,对外,广泛听取党委政府、纪检监察和财税部门、特约审计员及广大群众的意见,使审计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基层。
(三)总量控制,增强计划的灵活性。对全年计划安排的审计项目实行总量控制,做到各部门工作量均衡,同时给突击任务和挖掘审计成果预留空间,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审计任务的要求,切实增强计划的灵活性。
二、完善审计计划的执行、控制机制,提高审计现场管理水平。
保证计划及时完成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管理理念、规范的审计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架构。
(一)科学管理的审计现场。一个管理良好的审计现场,应该是一个目标明确、权责清晰、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审计“第一战场”,当前审计现场主要由审计组长凭借个人经验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来管理,而参审人员也大多凭经验、按习惯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现场管理上普遍存在重查处问题、轻现场管理,重业绩考核,轻协调配合等一系列问题。建立科学的审计现场管理机制,明确各现场主体的责任、权力、义务,使各现场主体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各主体间权力和义务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使审计治理切实得到有效保障。
(二)严格规范的审计制度。它包括规范审计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准则、指南、办法等,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业务的行为规范,也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准绳。坚持依法审计,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公正执法,严格审计处理处罚,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特别要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通过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和审计项目的质量检查,充分发挥制度的考核作用。
(三)合理的现场组织架构。如何合理组织并对审计计划执行进行监督、规范、控制和指导?必须做到创新审计项目组织方式,确保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的要求相吻合,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一要精心制定审计方案,做到审计目标明确,审计重点突出,审计内容细化,审计人员分工明确,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安排合理;二要严格执行审计方案,确保审计方案的落实;三要加强跟踪审理,把好审计质量第一关,确保审计目标、审计方案和审计结果顺利执行;四要健全定期检查制度,及时整改,确保审计制度的落实和审计行为的规范。
三、完善审计整改及成果管理,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成效体现在审计意见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开发上,一个优秀的审计项目应该做到:揭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透彻,提出审计建议可行,纠正整改到位,开发审计成果充分。
(一)揭示问题是基础。审计中善于揭示财政财务上的违法违规问题、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不完善、不合理、不适用的问题和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不合理、不协调、效率低的问题。
(二)分析原因是关键。既分析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又要解剖管理和业务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对已发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揭示执行漏洞或折射出体制、机制及管理上的弊端,为定性处理、审计建议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三)提出建议是目的。提出从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面的审计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
(四)纠正整改是目标。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整改,履行审计职责,审计工作的基本目标。
(五)开发成果是提升。开发审计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报告、信息进入党委、政府的决策视野,审计意见、建议被积极采纳;二是将审计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多角度的整合、分析和提炼,提出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为管理层科学决策做依据;三是注重对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加强宣传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扩大审计报告、审计信息的宣传,并向其他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审计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8
据审计署《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的规定和审计机关开展审计调查的实践,笔者认为,加强审计调查质量控制,应该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1.审计调查的立题。审计调查的立题依据一般是本级政府交办、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确定或审计机关自行确定。对于自定的审计调查项目,立题要遵循重要性、宏观性的原则。所谓重要性是指审计调查的题目,应当是与本地区党委、人大、政府重点工作和本地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事项。所谓宏观性是指审计调查的题目,应当是本地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所面临和急需解决的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问题。只有做到重要性、宏观性,审计调查的结果才能引起本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能为本级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2.审计调查证据。审计署《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规定,在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应当取得客观、相关、充分和合法的证明材料,以证明所调查事项。”从开展审计调查的实践看,审计调查证据不同于审计项目证据,大多以审计人员设计的调查表格、调查记录、分析计算表等形式构成。其中的内容,既有被调查单位填写的,也有审计人员根据被调查单位提供的情况和数据填写的。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从合法性、相关性、客观性和充分性的质量标准控制审计调查证据的质量,还应该从真实性、目标性等方面进行控制。3.审计调查报告的编写和征求意见。审计调查报告是反映审计调查结果的最终载体,是审计调查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政府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整个审计调查活动的结局。把好审计调查报告质量关,一要把好内容关,看其内容是否真实,完整,防止内容出现夸大事实的现象。二要把好文字表述关,看其对事实的描述是否贴切,用词用语是否恰当,避免使用那些不确定的词汇和用语。三要把好数据、数字关,看反映的各种数据、数字是否计算准确,与审计调查证据是否相符,防止数据出现“水分”。四要把好调查结论关,看调查结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与揭示的问题存在内在逻辑关系,论点和论据是否相辅相成。五要把好调查意见或建议关,看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国家和本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有助于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汇总的审计调查报告,如何选择征求意见的对象值得研究。我们认为,尽管如此,也不能放弃征求意见这个环节。一方面可以向与审计调查报告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分别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重点是情况和数据是否属实,另一方面也可以向被调查单位的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重点是揭示的问题、调查结论、意见或建议的准确性、恰当性。4.审计调查复核工作。为保证审计调查项目质量,应该借鉴审计项目实行三级复核的做法,在审计调查项目中推行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调查组组长应该围绕审计调查证据及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其重点是:数字是否正确,事实是否清楚,取证手续是否完备,调查结论是否恰当等;审计调查组所在部门复核的重点是:审计调查方案确定的目标是否实现,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是否准确,发现的问题是否有充分的审计调查证据,调查结论和改进建议是否恰当,取证手续是否完备,审计调查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法制机构复核的重点是: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是否准确,反映的数字、数据是否准确,发现的问题是否有充分的审计调查证据,调查结论是否恰当,取证手续是否完备,审计调查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相关热词:审计调查质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