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如题所述

对于如何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实际审计过程中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结合自己的审计职业生涯,围绕这个话题谈一谈我的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态度端正是首要
所谓态度要端正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要细心、要具有职业敏锐性,态度决定成败。
(一)审计要有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正义心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如果一个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审计工作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那审计工作是做不好的。同时,审计还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审计过程中要揭露查处一些违纪违规问题,必然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审计人员不要因为审计对象权力比我们大、官位比我们高就底气不足。责任心要求我们要敢审,要理直气壮审计,要有一种虎气,要敢于亮剑。
(二)审计要细心。被审计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大都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人员,他们也在想办法对付审计部门的检查,尽量掩饰或淡化账务处理,使他们的违纪违规行为不露痕迹、不易发现,蒙混过关。审计时,被审计对象希望审计人员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走走过场。还有的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故意寻找话题跟审计人员拉家常、聊天,以分散审计人员的注意力。所以,审计人员要坐得住、静得下心,要睁大眼晶,集中精力认真仔细审计,不放过蛛丝马迹。
(三)审计要有职业敏锐性。审计人员要秉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把被审计单位放在“存在比较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这个审计假设的基础上来开展审计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整个审计过程就是一个提出审计假设、验证审计假设、肯定或否定审计假设的过程。这是审计人员应有的基本职业态度。没有这个态度,审计人员就会放松思想警惕。在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的思维要敏锐,不能太迟钝,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就某一事项调查询问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被调查询问对象的表情的微小变化,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要善于结合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判断事情的逻辑性、合理性,从中发现破绽或疑点。
二、准备充分是基础
搞好审前准备工作是做好项目审计的重要基础,审计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一)强化审前培训。审计组在审计进点之前,一定要组织审计人员做好审前培训工作,认真学习上级的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目标;收集和学习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财经制度、政策法规和行业知识,掌握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行业规范、制度规定和会计制度,以及被审计单位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审前培训的功课不做好,许多问题就查不出来,审计项目质量就上不去。
(二)做好审前调查。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审前调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职责、行业特点、业务流程、岗位设置、收入来源、财务状况,以及以前是否有过审计及整改落实等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加强审计方案的针对性、操作性。不做好审前调查工作,我们审计人员会陷入盲目性、好比瞎子摸象,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审计项目的内容和方向。
(三)认真制定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对具体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的详细安排,是审计项目执行的指南,是保证审计项目能否高质量完成的基础。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的作战方案,解决审什么、怎么审、谁来审的问题。审计组要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认真讨论和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清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分工明确。目前,审计机关高度重视审计实施方案制定环节,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少数审计人员对制定审计方案的认识不高,认为是形式主义,诸多应付;有的人员认为自己审计年限长,喜欢凭经验办事。我们要纠正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闭门造车、招搬照抄,用于应付审计审理和整理审计档案使用。二是执行脱节、边打边向,现场审计时将审计实施方案放在一边,凭经验开展现场审计工作。
三、作业到位是关键
所谓作业要到位就是要求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自审计进点起至现场审计结束止,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工作标准,运用各种手段、制度,对审计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指挥、执行、控制和管理。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审计现场作业的规范化操作标准,对现场审计操作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成为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规定动作”,增强了执行审计准则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审计现场作业主要应把握好以下环节,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沟通。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首先是召开正式审计进点会,在会上向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的来意、类型、目标、程序、计划的时间。明确双方的职责与要求,告知被审计单位应为审计工作提供方便和必要的支持与配合。其次是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日常联络渠道,即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层和执行层分别建立联系,落实固定的联系部门和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就有关事项和问题向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听取对方的解释。
(二)全面完成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内容。现场审计过程也是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过程。审计组成员要按照分工,根据《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实施的要求,严格履行规定的审计程序和步骤,按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和重点开展审计,完成全部的规定动作。若对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内容和重点没有审计或作出调整,必须说明原因和理由。要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和检查中发现的线索,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三)实时掌握审计工作进展情况。正如前敌总指挥需要随时掌握战场情况一样,审计组长必须实时掌握审计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要及时掌握每个成员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一方面指导审计人员把问题查深查透,另一方面通过掌握发现的问题和线索,避免在审计过程中轻易放弃或被人为消化,起到控制和督促的作用。
(四)定期召开审计组业务会议。为从总体把握情况,审计组长或主审与各审计小组应定期召开审计业务会,及时通报工作,适时解疑释惑,协调各种困难。审计人员应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互相交流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以使审计信息在各审计组之间互通有无,充分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采用这种会议制度,可以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使各级审计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将各自发现的问题线索同时摆出来,审计组成员可以共同对这些线索进行分析,群策群力,使审计风险水平大大降低。
(五)加强现场审计复核。审计业务科室要通过审计现场会议等形式对审计过程进行密切跟踪,对审计目标和审计事项的实现程度、审计认定事实的准确性以及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充分性等内容及时开展审计复核工作;现场审计复核不仅要重“程序”,更要重“实质”。在审计现场,应执行两级复核制,一是由小组长或专门的复核员进行复核,二是由审计组长进行复核。现场复核不仅要对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进行检查,更重要的是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情况进行审查。
(六)认真开展审计取证。审计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取证是否成功。取证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程序,逐项核实,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审计取证材料要素应齐全,不能忽略了原始凭证。在要求被审计单位签字确认时,应向其说明分析、计算的过程。从被审计单位外部取得的证据,应由被审计单位外部的证据来源单位进行确认。审计证据应当符合适当性和充分性的要求,做到一事一证,记录真实,所附有关的证据和证明材料充分、准确、明了。
(七)做好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负责。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真实、完整记录实施审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获取的相关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等。审计组组长、主审应当及时审核审计工作底稿,确认具体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计工作底稿,确认具体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审计措施的有效执行情况。对经审核需补充审计证据或者修改审计结论的底稿,审计人员应当及时补充修改。
四、方法得当是重点
正确的审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时间紧、人手少的情况下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项目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要注意常规审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审计人员要学会常规审计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对一个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不是只限于一种审计方法,可以采取多种审计方法对同一审计事项进行审计查证,当一种审计方法未查明情况时可及时采取替代审计方法进行检查。审计人员要去掉审计方法的神秘化色彩,其实只要理解了,就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许多审计同行在审计实践中也摸索总结了很多好的审计方法和经验,虽然大多数是从常规审计方法中派生出来的,但也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二)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面对大数据时代,运用计算机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现象是,年长的审计人员经验丰富,判断准确,但计算机水平较低,
而年轻的审计人员往往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较快,应用水平较高,但缺乏审计实务经验。这使得审计工作与计算机运用有些脱节,导致在审计过程中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不高,今后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