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府彰德府的由来

如题所述

彰德府的名称源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最初,它与邺、相州等地区一样,代表着安阳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身份。在唐代,边疆地区的驻军被称为“军”,如昭义军,其最初在相州城戍守。薛嵩任相州刺史时,他的军队被命名为昭义军,后来转戍磁州。五代时期,相州归属天雄军节度使管理,后梁末帝在相州设立昭德军,昭德之名由此诞生。后晋时期,彰德军正式设立,管辖澶、卫两州,成为彰德名称的起点。


宋朝时,金兵攻陷相州,金政府在此设立了彰德军,随后在1192年升格为彰德府,隶属于河北西路,下辖多个县。金朝被蒙古攻陷后,元朝改为彰德路,隶属于中书省。到了明代和清代,彰德府一直隶属于河南省,管辖范围有所调整。民国时期,彰德府的名称几经变化,最终在1937年后,彰德府的名称不再使用,但其历史记忆仍然深深烙印在今天的安阳、武安和涉县等地的老人心中。




扩展资料

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沿袭宋制属河北西路。元改为彰德路,属中书省。明初复为府,改属河南布政使司。这是安阳沿革史上一大变迁。自汉以来,漳洹流域一直是河北大政区的一部分。洪武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从行在汴梁(今开封市)出发,攻打河北的卫辉、彰德诸路,攻下后即属设在汴梁的中书分省管辖。次年改中书分省为河南等处行中书省,九年又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从此彰德府属下各县改属河南,至清沿袭不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