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的杂技之乡

如题所述

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的杂技之乡有多个,像山东的聊城、江苏的盐城、河南的周口、濮阳、湖北的天门、安徽的广德、天津的武清、河北的沧州吴桥、肃宁、霸州等。但是,就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和在海内外的影响而言,最著名的要数沧州吴桥了。据沧州吴桥县志记载,在沧州吴桥,每逢佳节“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士女喧阗,官不禁夜”。 省级杂技之乡
在河南历史上,不仅产生过中国最早的杂技表演艺术家,而且举行过中国最大的“百戏”汇演。《列子》一书记载:“宋有兰子,以技于宋元君,召见,以双技长倍其身属其径并趋;并驰弄七剑,选而跃之”,这是见之于记载的河南省最早出现的杂技女演员。隋大业六年,又出现了我国最大的“百戏”汇演,不仅有18000人的乐队,3万余人的表演队伍,而且还有绵亘八里、周围2500丈的巨大戏场。据《隋书》记述,这次在洛阳端门外举行的“总追四方散乐”的演出活动,“从昏达旦”,“终月而罢”,其营费钜亿万”,民众“三百里皆来观”,达到了历史上“百戏”活动的顶峰。北宋以后,杂技大量流入中原民间,其普及程度是其它省、区所难以比拟的。例如,太康县马厂乡的“王老家杂技村”,仅百户村民即有8个杂技团。宝丰县赵庄乡的“周营魔术村”,仅千户人家即有33个魔术团,从艺人员达百余名;新野县仅施庵、沙堰、范集三个乡,即有玩猴专业户1200余人;淮阳县太昊陵古庙会上,从农历二月到三月三,上会演出的杂技团常多达二三十个,“人祖爷”的“节”竟成了自发的“杂技节”。
市级杂技之乡
2004年10月21日,中国文联将“中国杂技之乡”的荣誉授予了河南周口市和吴桥县,使周口成为全国唯一的市级“中国杂技之乡”。  周口的杂技历史悠久,是我国杂技艺术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史志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周口就有众多民间艺人以杂耍技艺谋生。虽经时代变迁,但杂技艺术在周口大地历久不衰,每年一度的淮阳县太昊陵古庙会就是杂技大展演的舞台。浓厚的杂技艺术氛围,催生了众多的杂技户、杂技村、杂技乡。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范围内,目前有专业杂技团体100多个,业余杂技团体201个,从业人员近15000人。从市、县到乡、村,从基础培训到高精尖竞技,各类杂技团、魔术团、驯兽表演团、飞车表演团等犹如朵朵鲜花,开遍周口大地。
村级杂技之乡
2001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河北省肃宁县窝北镇大王庄村和河南濮阳市东北庄村被首次命名为首批村级“中国杂技之乡”。
大王庄村现有3080人,从事杂技的就达1600人,占全村人口的1/2多。当地的杂技班、团有15个。说起大王庄人玩杂技的历史,就不能不说到我国著名的杂技艺人、人称“画眉张”的张增财。张增财生于1890年,卒于1964年,他以口技著称,尤其擅长模仿画眉鸟的叫声,故艺名叫“画眉张”。
濮阳素来被称为河南的“杂技之乡”,濮阳的东北庄和河北的吴桥自古就有“杂技南北两故里”之说。濮阳杂技艺术源远流长,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东北庄村人酷爱杂技,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到3岁的顽童,几乎人人都会耍上几个把式。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该村为国内外输送杂技人才400多人,演出足迹遍布全国27个省市及朝鲜、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在国内外杂技团中,担任过团长的东北庄村籍人就有37人,在近10年的国内和国际大赛中捧回奖杯达30多个,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