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到手工资和个税收入不一样

如题所述

实际到手工资和个税收入不一样?以下是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减除费用和专项扣除、税率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可能的原因
个人所得税APP上的工资是税前工资,而实际发放的工资是扣除五险一金等后的税后工资,这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此外,如果扣缴义务人操作失误或故意错误申报,也会导致个人所得税工资和实际工资对不上。
二、处理方式
如果发现个人所得税工资和实际工资对不上,可以联系公司相关负责人核实情况,或在个人所得税APP上申诉,让税务机关与扣缴义务人核实。
个人所得税和实发工资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在计算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扣除一定的减除费用和专项扣除,以及按照不同的税率进行逐级累进计税。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个人的各项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征税的一种税收制度。目前,中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计税方法,即按照个人的不同收入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计算,并逐级累进计税。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确定应税所得额:应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减除费用-专项扣除
2、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应缴税额:根据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表,按照逐级累进的方式计算个人应缴的所得税额。
3、减免税额:通过一定的减免政策,减少个人需要缴纳的所得税额。
四、减除费用和专项扣除
减除费用和专项扣除是为了反映个人生产经营、劳动等实际成本支出,从而减轻个人税收负担的一种政策。减除费用包括:基本减除费用、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减除费用。专项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具体减除费用和专项扣除如下:
1、基本减除费用:个人每月可以减掉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在某些地区可根据当地物价水平适当调整)。
2、专项附加扣除: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3、其他减除费用:可以减掉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等其他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