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阳信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期,这里曾是蒲姑国的领地,随后在周代成为齐国的一部分。秦朝时期,阳信县隶属于厌次县。西汉时期,高祖五年(前202年),正式设置了阳信县。据《太平寰宇记》记载,阳信位于河曲之中,而《武定府志》则提到,县名源于信水之阳,县境内的钩盤河在城南十里汇集成信河。然而,古文献中关于阳信县的记载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如汉阳信故城在今无棣县境内,而非今县治所在地。


东汉初年,阳信县隶属于冀州刺史部的渤海郡。在公元220年(东汉延康元年),阳信改属乐陵郡。曹魏时期,这一归属得以延续。至北魏熙平二年(517年),瀛冀二州合并为沧州,不久改为沧州郡,阳信随之成为其下属。在唐贞观八年(634年),阳信县归属德州。五代时期,它隶属于棣州,北宋时期属于河北东路棣州,金朝则归属山东东路棣州,元朝时隶属于中书省济南路棣州。


进入明代,阳信县先属山东省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武定州,洪武六年(1373年)棣州改为乐安州,宣德元年(1426年)再改为武定州,阳信随之归属。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阳信县隶属于山东省武定府。民国初年,阳信县先是属岱北道,后来又归属济南道。1928年废除道制,阳信直隶于山东省。抗日战争期间,阳信县曾先后归属冀鲁边区和鲁北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阳信县属垦利专区,后来几经变革,最终在2000年撤地改市时,阳信县并入滨州市,成为了现代滨州市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在美丽富饶的鲁西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开发区,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著名的中国鸭梨之乡—阳信。阳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因汉代名将韩信自燕伐齐屯兵古笃河之阳而得名。阳信是全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山东改革开放试验区。阳信是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