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什么称七夕为七娘妈生日?

如题所述

以七月七日为「床母生」,要祭祀婴儿神「床母」。床母的由来,据说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书生叫郭华,去参加秀才的考试。路过苏州,住在旅馆中,晚上出去买扇子时,竟和卖扇子的姑娘一见锺情,当夜两人变成了夫妻。不料郭华竟暴毙于床上。卖扇的姑娘很可怜郭华的惨死,又怕被亲戚邻居知道,就把他的尸体埋在自己床下。后来这个卖扇的姑娘竟怀孕了,个月以后产下一子,为了安抚郭华的灵魂,她经常地用酒菜在床上焚香祭拜。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作,她说是拜床母可使孩子长得快,曾此便有人认真的仿效她拜床母。也有人认为卖扇的姑娘拜的是情夫(即台湾话的「契兄」),所以拜床母就是拜「契兄公」。

据说这个以讹传讹的床母生日就在七夕。本人将六岁以内的孩子称为「花园内」,军售床母的保护。所以在这天,这些少男少女都要从下午六点起,在自己的寝室供祭床母,供品要有鸡酒油饭,并烧床母衣(木刻衣服图案之金纸),以拜谢床母保护幼儿。

【七娘妈】

七夕也是另一位神只----七娘妈的生日。七娘妈和床母一样,都是儿童的保护神,但是两者拥有不同的传说源。七娘妈又称为「七星娘娘」、「天仙娘娘」,七星娘娘有人指其为北斗七星的配偶神,有人则认为是指包含织女在内的七仙女,又称「七仙姐」或「七仙姑」。在台湾以七星娘娘为主神的庙有云林县斗六镇的济安宫与嘉义县太保乡的福济宫。「七星妈」与「天女娘」则专指织女。台湾以七星妈为主神的庙有云林县水林乡的七星宫及台南市的开隆宫,均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民间信仰七娘妈者,皆于七夕此日黄昏供祭。供品有软稞(一种中心压凹的汤圆,传说是给织女装眼泪的)、圆仔花(即千日红,为祈求多子多孙)、鸡冠花、茉莉花、树兰、胭脂、白粉、鸡酒油饭、牲礼、圆镜。必不可少的还有一座纸扎的七娘妈亭,家有满六岁者,特供粽类、面线。祭后,烧金纸、经衣(印有衣裳之纸)、并将七娘妈亭焚烧,无法焚尽的竹古架丢至屋顶,此称「出婆姐间」(婆姐,传即临水宫夫人女婢),表示该孩童已成年。胭脂、白粉一半丢至屋顶,一半留下自用,据称可使容貌与织女一样美丽。

约在儿童周岁前后,往寺庙祈求七娘妈或注生娘娘观音妈、妈祖等,请求保护,并以古钱或银牌、锁牌,以红绒线串成,悬在儿童颈上。父母并为孩子许愿,如果子女能顺利长至六岁,必至庙中还愿。此后每年七夕,父母会带孩子至庙中祭拜。附近无庙的,就在家中自设香案,并在神位前换上新的红绒绳,称为「换」。等到子女满六岁则于七娘妈生日此日「脱」,往寺庙祭拜还愿,答谢七娘妈的庇佑。

七娘妈的信仰,在闽南及客家两个方言群中又有不同的传说。闽南的传说中只女的姐姐们由于同情牛、女两人被王母娘娘拆散,便暗中保佑那两个孩子,使他们平安健康的长大。由此才发展出七娘妈是儿童保护神的说法。为人父母者,为了能让神保佑其子女,便把子女送给七娘妈为义子或义女,称为「拜契」。

客家人也有「拜契」的习俗,但是原因截然不同:相传七星娘娘有七位,自从织女退出后,只剩余六星在一起,由于没有固定祭祀的庙,所以在神格上属于「闲神」,平时下凡来游游野野(即闲游乱逛之意)。相传七星娘会抓人小孩,因此八字低的就给她作契子,以保平安。

【做六岁】

祭祀七娘妈最隆重的,要算是台南开隆宫的「做六岁」。台南地区在农历七月七日,凡家中有小孩满六岁的,家长都会带着子女前往开隆宫还愿。连横台湾通史:『富厚之家,子女达六岁者,糊一纸亭,祀织女,刑牲设醴,以祝成人,亲友贺之。』台南人做六岁的由来与五条港经济活动另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云昔在台湾府成大西门外水仙宫前有五条港,郊行云集,商业鼎盛,来往船只皆由五大姓分据码头装卸,其中不乏 仔工帮忙搬运,只有领半薪,所以当地工人家中,有小孩满六岁即在农历七月初七,「七娘妈生」时举行座六岁的科仪,并告知邻里分赠红龟,请来工头及亲朋好友欢宴庆祝,并从此日后可领「大工钱」。

台南做六岁的科仪是于七月初七准备麻油鸡酒、面线、四果、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红龟稞、二根带尾甘蔗、金纸、经衣、七娘妈亭等祭品于门口祭拜,七娘妈亭是由竹架纸扎糊成的楼台,高约五有三层,各曾分别贴有福禄寿全、蓬莱宫、百子亭或七娘妈亭等字。若为男孩者做红龟,女孩做双连龟分赠街坊邻居除了携带供品祭拜外,还有一象征子女成年的仪式:父母手持七娘妈亭立于神案前,年满六岁的子女匍匐穿过供桌及七娘妈亭,男孩起身后须往左绕三次,女孩则右绕三次,称为「出婆姐间」或「出鸟母间」,鸟母,据说是七星娘娘所托照顾小孩的仙鸟。祭拜的供品中,较特殊的有「甜芋」,取其「吃甜芋才有好头路」的好口彩。有的人家也供祭香烟及槟榔,这是为七月日自鬼门关出来的「好兄弟」准备的。

除了父母当子女做六岁外,外婆家还须准备衣服、鞋帽、手表、项炼、脚踏车或缝衣机、鸡、鸭等,在七月七日这天至七娘妈庙为其外孙(女)做六岁,并设宴庆祝。

【乞巧会】

台湾府志:『人家女儿,罗瓜果、线针于中庭,为乞巧会』乞巧会台南府城妇女于七夕夜的传统活动,是夜在月下设香案,备针线、花生、瓜果、凸粉、胭脂之类祭拜织女及牛郎星。祭毕向月引线穿针,穿进,解为针巧美兆;并向天边抛凸粉,粉落脸上,解为面貌美兆。台南开隆宫正殿璧堵即有此种活动的彩绘。

台南府城夙以刺绣闻名,妇女皆专女红,故七月初七是日午亦又一俗,即放清水一盆曝晒日中,水渐热膨胀而生表面张力,置针浮水中,观盆内针下阴影诸状,如系云彩、花鸟、剪刀等形态,谓之得巧;反之则粗如槌子、系向铁丝,则谓之得拙。此与织布、刺绣信仰之神明有关,岁有拜织女、祭械神之说。

【魁星会】

「台湾县志」云:「七月七日,是日为魁星诞辰。是夜,各塾竞鸠资备祭品以祭,间亦有演戏者,欢饮竟夕,村塾尤甚,更有屠犬以祀者」。连横的「台湾通史」云:「士子供魁星,祭以羊首,上加红,为之解元,值当者持归,吉兆。以羊被角为解,而若元字也」。

魁星相传为文运之神,按魁星为北斗第一星,乃因魁有首选、第一之意,为士子所好,又魁与奎音近,遂以魁星作为奎星之俗称,事实上魁星与奎星各有所属,奎星为二八星宿之一,主掌文章。七月初七为魁星诞辰,故台南府城士子举行「魁星会」庆祝,是一种求取功名的助兴游戏。就是以桂圆、榛子、花生三种成圆形或椭圆形可实用的干果,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以一人手握三种干果各一颗往桌上投,随它自行滚动,某种果干滚到某人前面停止下来,某人为状元、榜眼或探花..这样吃喝玩乐,一直玩到大家都获取功名才尽兴。

台南孔子庙自清康熙年间即建有魁星楼,可见府城读书人对求取功名的重视。

【晒书】

相传是日曝经书,不蠹,乃旧俗也。「世说新语」任诞一则故事:「阮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传为七夕一段佳话。古人惜书怕潮湿或遭虫蛀,乃于魁星寿诞晒书,表示读经载道,戒慎恐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2
简单说 台湾现在没楼上大哥说的那麼多规矩啦
农历七月七日 七夕家中有幼儿的台湾人会准备一些甜点放在床头拜床母 床母是婴幼儿的守护神
另一个就是拜七娘妈 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麻油鸡来拜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