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时候,谈到工资问题怎么回答?

如果回答后,用人单位给了一个感觉有点低的工资,又怎么办好?

1、求职面试时,关于协商薪水的事,有五个必须谨记的要点:

除非对方已做出决定,并表示要雇用你,否则不要和他们讨论薪水的事。

千万不要主动提出你希望的薪水数目。

面试以前,先计算好你需要的薪资。

面试时,从对方的言谈中尝试了解该职位的薪水是确定的,还是有协商的可能。

面度以前,预先对你想从事的行业、工作性质及该公司的薪资职等做些研究。

2、要点分析和准备工作

除非确定已被录用,否则尽量避免讨论薪水的事。

看到这个守则,你会想到很多面试者在面试进行不久之后,就会先问你希望的待遇。"可否先让我了解工作内容?"有时候这方面行不通,精明的对方会请你不要拐弯抹角,直接开价就可以了。对这种反应,也有应变的方法,你可以告诉他们一个薪水幅度,但他们或许进一步要你说明确实的数字。

不要地开始面试就主动提及薪水的事,直到对方已经完全清楚你是与众不同的人选。

等到你已对他们有相当的了解,知道他们何时较强硬,何时较有弹性。

等到你明白该职务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等到对方发现你才是该职位的最合适人选。

等到你已进入决定性的面试。

等到你很清楚那家公司和那个工作正是你最需要的。

等到对方说:"我们决定用你。"或等到面试官对你说:"这职位非你莫属。"

为何要延后讨论薪水的事?原因是如果你在面试时表现出色,让雇主看出你就是适任人选,决定用你,为了争取你加入公司,他们可能会提出比原定标准更高的薪水。如果面试不久,对方就提及薪水的事,而且态度友善,你可以婉转地说明:"我们何不把薪水的事放到最后,重要的是你觉得我是不是合适人选?能否对公司有所贡献?否则,谈薪水尚言之过早。"

千万不要主动提出你希望的薪水数目。

如果面试已进行到一定程度,该是谈薪水的时候了,你也绝对不要比对方先提出确切数字,根据多年的面试经验,不论原因为何,先提出数字的人往往就是输家。

经验不足的面试官及求职者绝对不会料到这种结果,有经验的人则知道如何掌控局面,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喜欢把薪水这变化球丢给你,看你如何接应。你可不要误以为这是善意的问题,薪水的事和善意干涉,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通常先提出明确数字的一方,都会把剩下来的主控权拱手让与另一方,于是先说出价钱的人会居下风。

为了不要屈居下风,你可以婉转询问对方:"这个职位是你创造的,应该订有明确的薪水标准,我愿闻其详。"或是:"不知道这个职位前一任人选的薪水是多少?"

面试以前,先计算你需要的薪资。

如果你在薪资上有协商的余地,你就要懂得协商的技巧,首先你要在面试以前就计算各项生活开支,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薪水若低于这条底线的话,你根本无法活下来,也没有必要协商了。你有底线,对方要有付薪水的最高限度,超出最高限度的话,他们就无力给付。因此协商时要特别注意最高限度,是否比你的底线还要低。

要计算自己的底线,也就是计算你每月最少要赚多少钱才能维持生计,你可以使用以下两个计算方法:

A、粗略估计。很多人都喜欢用这种方法,先找到上班的机会,再说其他的,结果上班后才发现入不敷出。

B、列一份详细表格。其中包括每一开支细目,填入每月平均数,加乘后之总和即为你每个月的生活最低开销。以下是一个开支表格的范本,供你参考:

你最好预备两份这样的表格,一份填写你希望达到的数目,另一份填写每月基本开销。前一份是你协商薪水水时的理想标准,后一份则是你的底线,任何低于底线的薪水都会让你收支难以平衡。

尝试了解该职位的薪水是否有协商的空间

现代的薪水准则协商已变得愈来愈复杂,许多大公司及大企业缩减人事开销,往往会从薪水着手。

面试是通过书面或面谈的形式来考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否,物以类聚,通过面试可以初步判断应聘者是否可以融入自己的团队。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策划的招聘活动。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考试活动。

面试是公司挑选职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面试给公司和应招者提供了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能使公司和应招者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双方都可更准确做出聘用与否、受聘与否的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 如果对方说:“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确信如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 如果对方说:“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多地留给别人。”
  □ 如果对方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 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 如果对方说:“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如果对方说:“你原单位这么好,你却要走,是不是在原单位混不下去只好挪个窝儿?”你若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抑或怒形于色,据理力争,脸红脖粗,那就掉进了对方所设的圈套。应聘者碰到此种情况,要头脑冷静,明白对方在“做戏”,不必与他较劲。

  挑战式的语言陷阱,这类提问的特点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对于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对于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如果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也许你已经掉进陷阱了,因为对方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官有时还会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提出让求职者尴尬的问题。如:“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这是怎么回事?”“从简历看,大学期间你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狠狠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用明谈缺点实论优点的方式巧妙地绕过去。
  比如说,当对方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带出你另外的优点。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很优秀,是因为我担任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我花在社团的心血也带给我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这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

  在面试中屡战屡胜的Michael就有过一次这样的面试经历。Michael的学习成绩并不算顶尖,面试时,这便成了考官发起攻击的要害:“你的成绩好像不太出众哦,你怎么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Michae不慌不忙:“除了学习,我还有其他活动。不是只有成绩才能反映人的学习能力的。其实我的专业课都相当不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当场测试我的专业知识。”Michael巧妙地绕开了令人尴尬的问题,将考官的注意力引导到他最拿手的专业知识上。

诱导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这时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如:“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说明你这个人也许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回答“NO”,又会说明你对自己缺少自信或者你的能力有问题。
  对这类问题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然后回答:“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别的企业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公司多;或许我能找到更好的企业,我想,珍惜已有的最为重要。”
  这样的回答,其实你是把一个“模糊”的答案抛还给了面试官。

   还有一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是,对方的提问似乎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你选了,就会掉进陷阱。比如说,对方问:“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者当然都很重要。可是对方的提问却在误导你,让你认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其一”。这时候切不可中了对方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可以首先明确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我们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
  你可以这样组织语言,“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均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种误导式陷阱。面试官早有答案,却故意说出相反答案。若你一味讨好,顺着面试官的错误答案往上爬,面试的结论一定是:此人无主见,缺乏创新精神。自然被列为淘汰之列。

还有一种测试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然后让求职者做出回答。比如“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10位候选人,如何证明你是最优秀的?” 这类问题往往是考察求职者随机应变的能力。无论你给自己列举多少优点,别人总有你也许没有的优点,因此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你可以从正面绕开,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你可以回答说:“对于这一点,可能要因具体情况而论,比如贵公司现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前来应聘的都是这方面的对口人才,但我深信我在大学期间当学生干部和主持社团工作的经历已经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是我自认为比较突出的一点。”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比较圆滑,很难让对方抓住把柄,再度反击。
  有时,面试官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
  这是个两难问题,若回答喜欢,似乎有悖现在知识青年的实际心理;若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琐碎之处。因此,按普遍心理,人们是不愿做琐碎工作的(除非特殊岗位,如家庭钟点工),即考官明知故问,我们可以推测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自己的态度,“琐碎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
  这句话既委婉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欢琐碎工作,又强调了自己对琐碎事情的敬业精神——认真、耐心、细致。既真实可信,又符合对方的用人心理。

</SPAN>在各种语言陷阱中,最难提防、最具危险的,可能要算“引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

  比如,你前去应聘的职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面试官也许会突然问你:“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你1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当场抓耳挠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出一大堆逃税方案,那么你就上了圈套,掉进了陷阱。因为抛出这个问题的面试官,正是以此来测试你的商业判断能力和商业道德。要记住,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比如,你正要从一家公司跳槽去另一家公司。面试官问你:“你们的老板是不是很难相处啊,要不然,你为什么跳槽?”也许他的猜测正是你要跳槽的原因,即使这样,你也切记不要被这种同情的语气所迷惑,更不要顺着杆子往上爬。如果你愤怒地抨击你的老板或者义愤填膺地控诉你所在的公司,那么你一定完了,因为这样不但暴露了你的不宽容,还暴露了你的狭隘。
第2个回答  2020-12-17

找工作求职的时候,经常遇到面试问题,比如“你对薪资有什么要求”,这个回答需要你提前了解行业薪酬水平,还有你面试发挥如何,才好根据自身情况报下你所期望的薪资水平,才能拿到合理的高工资!

第3个回答  2013-08-16
首先,可以婉转的跟他讲现在这个社会的需求以及消费市场,不用说的太明显(一般的HR都能听懂),不能拿个工资也养不活自己吧!然后再从自身的能力说起,为什么你的能力值这个价,当然如果没什么实力的就另当别论了。
第4个回答  2013-08-16
如果家庭经济还小康的话,那你就可以考虑这个用人单位有没有机会给你成长的空间。现在趁年轻在工资方面是次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