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和引导自己已经成年的孩子??????

我有一个亲友,家庭条件还算可以,我管他们叫姑姑和姑父。姑父是个个体经营户,做些生意,不大但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家庭成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自费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目前毕业在地方事业单位工作,二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工作正在落实。问题是出在大儿子身上,此生从小娇声惯养,可谓是百依百顺,从上中学到高中学习成绩平平,但所上的学校在当地还算是较好的,因为父亲有钱,上高中时快毕业那年因其父听友人劝说想将大儿子送国外留学,当时是花了不少钱,结果是没有去成不说,就连当年的高考都未能参加,就这样在社会上可说是混了几年,学做生意不成,钱也败了不少,相当多了。没办法,其父母又想辙让他上了大学大专学历,毕业了,至今还是那个样子,时不时地伸手向父母要钱,不给则发脾气。父母亲想要是他结婚了可能会变好,结果又相亲到结婚,在到给买车买房(装修后),又给个店铺经营,结果可想而知,头几个月过去了表现还象个人,慢慢的又过回以前的方式,三天两头不回家,一年下来在加几乎没吃过几顿饭,对老婆很一般,晚上即使回家也是凌晨三四点,老婆过门两年了,如今提出日子没法过了,不说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待看其经营的店铺一直处于亏损阶段,问题是挣了多少都不够他花,昨天父母找其谈话,分析问题所在,结果可想而知不欢而散,态度相当恶劣,父母亲实在是拿不出办法,现在到底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他回头肩负起家庭的责任???求求有识之士帮忙解答,磕谢了!!!!

只要父母指导得法,是完全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一危险年龄的。

  一、不要抱有成见。预想青少年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情绪的父母实际上是在挑起这种情绪。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们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担心稍有让步,就会导致孩子走上歧途。父母反应越激烈,越过分,孩子们就越会坚持己见;父母若强行压制,那么一场大冲突在所难免。

  心理学家忠告家长说,实际上并不存在青少年行为的必然模式,也没有所谓的典型的十几岁少年。你的孩子长高了,长壮了,成熟了,你若不用有色眼镜看他,而是认为他生来就是这样,那么你的儿子或女儿就会按照已培养起来的行为方式去做,成为你的好孩子。

  二、保持作为家长的地位。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乐,但这种友谊不应包括地位的“平等”。你仍应是一名船长,你可以听取船员的意见,但最终决定航向的仍是你。

  家长可分为三种类型:放纵型、专制型和权威型。一个18岁的孩子要参加周末聚会,放纵型的家长会说:“好吧,但不要呆得太晚。”放纵型家长要么对孩子漠不关心,要么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取悦他们。

  而一位专制型家长的反应则是:“不行。你还太小,不能参加这种活动。”他们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事无巨细,全由他说了算。

  权威型的家长考虑孩子的意见后,决定:“你知道我们周末的作息安排。我们是10点熄灯,你如果10点前回家,就可以去。“

  孩子们喜欢权威型家长。这些家长给孩子们以负责任的自由,同时又不超出纪律约束的范围。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比其他两类家长都大,因为他们不对孩子的每个行动指指戳戳,这样便突出了重点。

  三、把握重要问题。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划脚,这只能使孩子们反感。你儿子留了披肩发或是你女儿用了一种新的化妆品,你最好还是把这当做一种无害的时髦而予以接受。一位家长说:“我总是问自己,这对我14岁的女儿要紧吗?如果不要紧,我便让她自己决定。”

  四、不要盲目责怪孩子。有时,看起来“逆反行动”是针对你的,但实际上也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一家人一向星期日早上9点钟做弥撒。一天,16岁的儿子却宣布他要晚起,不参加次日的弥撒了。他的父母本来可以大发其火,把此举解释为青少年对家庭和宗教的抵制。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心平气和地问明了原因。原来,孩子前一天为了学校的校报忙到很晚,实在是太疲倦了。于是家人便把做弥撒的时间改为上午11点。

  五、建立统一战线。孩子有时会更喜欢两位家长中的一位。一位父亲也许会为女儿的亲密行为而“硬”不起心肠,并允许她享有母亲所反对的“特权”。同样,当父亲要为某件事而斥责儿子时,母亲也许会为儿子辩护。对孩子的不同态度会导致父母之间的冲突。因此,在处理孩子的某个问题时,你应同你的爱人多商量,决定你们在哪些方面互相让步。然后,一起向孩子透露你们的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9
从小就宠出来的孩子很难纠正,这类孩子往往骨子里就把生存的底线定义为啃老;而且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定义为默认,不怀感恩! 逼是一种办法,但有很大的概率产生逆反心理——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你们(指父母)都给了这么多年了,现在说不给了,晚了!(孩子会把造成今天局面的所有原因都归结到父母身上)

我说两点:1、说的是父母,你们把孩子捧的越紧,将来你们老去的时候孩子被社会淘汰的越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己的亲儿子这点怎么想不明白;说的这些是要父母想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也是提醒父母要做一件事——逼。
2、逼自己的孩子走出去。逼自己孩子走出去之前,父亲出面跟孩子郑重的谈一次,谈话内容就是第1点我说的,作为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但父母毕竟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重点的一句话就是——在小的时候没有教会你如何独自生存,现在作为父母要教你。作为父亲不希望儿子啃老抬不起头,更不期望将来自己走了,儿子啃着自己的剩饭,抬不起头!

动之以情,希望这个孩子能大器晚成。。。
第2个回答  2021-08-12
应该心平气和,不应大声粗鲁,因为你越大声,她就越不爱听,因此茅盾就大了,问题就不好处理。
第3个回答  2013-01-29
逼,不给钱,狠下心来不问他,混不下出就会好了.主要看父母能不能下决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