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雾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

《雾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课文,全文原文如下: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扩展资料

《雾凇》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

文本中直接描写雾凇景色的句子并不多。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开头直接点明雾凇之美,接着写到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作者对自己所见发出赞叹,用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来赞叹雾凇的美。

描写雾凇之美,作者使用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等词语来体会雾凇颜色之美,“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来体会雾凇姿态之美,“缀满”来体会雾凇之多,“千树万树梨花开”来体会雾凇景观之壮丽。

第二自然段对雾凇形成的原因、过程的描写,层次清楚,条理有序,这一节围绕“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叙述。接着作者用了“弥漫”、“笼罩”、“淹没”三个词,具体说明什么过于饱和的原因。

空气中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就成了雾;这些水汽如果遇到很冷的空气,零度以下,就凝结成小冰晶,成了霜花。一般的霜花是结在地上的,而结在树上的霜花就成了雾凇,俗称“树挂”。

作者在叙述这个过程的时候,运用了一系列表示顺序的词——“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写出了雾气结冰时的缓慢过程。而且作者写水汽遇冷凝结的过程时,完全把它诗化了,使人读了如在眼前。

最后一句,诗人引用唐代曾岑写的一首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是把满树的白雪比作盛开的梨花,而这篇课文中是引用这句诗,赞美十里长堤上的雾凇奇观就像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一样美丽动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4
雾凇,这一课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雾凇的美丽奇观。表达了作者喜爱雾凇的感情。
第2个回答  2013-01-26
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观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5
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
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