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对员工个人行为的转变有哪些具体体现?

如题所述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搞个员工活动那么简单,也不仅仅在墙上贴海报、喊口号那么容易,企业文化想要真正落地,走入员工心中,无形中影响他们的行为,形成一股凝聚力,你需要避开4大常见误区。
那么企业文化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培训》杂志采访过很多标杆企业的文化建设,在分析完企业文化误区后,再给大家介绍微软、京博和广州地铁这三家企业比较成功的案例,以供参考。
跳出误区 文化才能落地有道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宣贯及落地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从理念到行为,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文化落地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及时跳出来,能避免“伤筋动骨”,减少内耗。

误区一:脱实向虚
文化就如“上善若水,至柔至刚”,它是无形的,一旦成为人的行为习惯之后,又独有刚性。很多企业却将企业文化做“虚”了,文化塑造“雷声大雨点小”,变成了喊口号、挂条幅,没有制度的支撑和掷地有声的执行,便后续无力,匆匆散场。
比如,企业要推崇狼文化,就在办公区域贴上各种各样的海报,但当前的KPI或OKR机制并不足以激发员工的动力。“推崇狼文化,却给员工喂猫粮”,这样的文化重塑很难成功。
正向的做法如2016年阿里对于“月饼事件”的处理方式。
部分员工通过编程刷了几盒月饼,结果高层认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司诚信的价值观,直接将他们劝退了。这件事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从长远来讲,阿里的决定一定是利大于弊,因为企业文化必须“真刀实枪”才能取得实效。

误区二:贪功冒进
文化塑造的推动过程非常不易,比业务改变、产品改进难得多。
企业是由老板、管理团队和员工共同构成的,每个人既受环境的影响,也在影响环境。如果员工没有充分理解“为什么要变”“变什么”,就很容易在执行的过程中跑偏。
所以,文化升级需“预热”,贪功冒进不可取。

误区三:虎头蛇尾
文化重塑是一个持久战,是持续迭代的过程。很多企业虎头蛇尾,将文化做成一个一次性的、表面的、满足感官需要的活动,也是一大误区。
其次,千万不要“狼来了”,领导者只是“喊两嗓子”,并没有付诸行动。这会给员工带来消极负面的效应——领导们“心里想的”和“嘴里讲的”并不一致。
只有高层领导者愿意去探索,辅以结合讲故事、视频宣传等强有力的传播途径,坚持推进,将文化传播变成“涟漪”逐层漾开,才会影响更多的人。

误区四:照搬照抄
有些企业在做文化建设时,照搬照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或者直接复制西方标杆企业的文化体系。但是,企业的发展阶段、特质不同,文化适用的环境也不同。
正如齐白石老人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文化可以借鉴、学习,但绝不能抄袭。

【延伸阅读】唯变不变的时代,“万古不化”的文化也难逃一劫~
从名企中汲取灵感

也许你会问,实现文化升级与落地,有可参照的案例吗?别急,也许这几家名企的实践能给你启发~

1、文化升级:微软从三个层面打造新文化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认为,首席执行官也就是CEO中的字母C,应该代表的是文化(culture)。在任何场合,他总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讲述打造微软文化的三个方向——以客户为中心、保持多元化和包容性、一个微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