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兴趣的形成,说明()

如题所述

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兴趣的形成,说明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挫败感和自卑感可能是降低我们对某件事的兴趣,兴趣的提升关键是能力提升、效能感提升、自信提升。

1、定义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最早由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2、提出

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但至今关于自我效能的概念界定并非十分明确,特别是在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上,因此也给自我效能的测量及其应用研究带来了困惑。

3、发展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机遇等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

把失败归因于自我能力等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2、情绪唤醒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但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