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管理学专业知识谈谈你对学校管理的看法

一道简答题 哪为大虾给个答案

学校应该突出以个体成功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注重获得人生幸福的四大基本素质的培养(健康健美的身体素质、进取坚毅的心理素质、关爱自律的品德素质、适合自身的技能素质)。立意在个体获得人生幸福为根本,通过学生成才、具备基本素质、掌握实用技能,实现人生成功。

通过论坛的形式,不断学习更新前沿知识,及时发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学习和实践融为一体,把学校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以此推动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个氛围下实现共同的进步。

充分发挥自组织的作用,根据学校制定的规范引导,由学生、班级内部自己组织总结和检、评,以此锻炼学生。对良好的生活习惯、作风的养成,则严格要求。学校鼓励帮助学生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尝试,使其在亲身实践尝试中获得单凭说教无法产生的勇气、感知和自信。建立学生对学校各种工作起作用的评价机制和沟通机制。

强调以思想为指导,突出以兴趣为动力,以制度管理为激励和约束。通过科学的时间和空间的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最有效学习、休息、娱乐。

一般来说,教师工作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性,即教师劳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人智力性的学识能力,而且取决于他的世界观和道德、意志、情感等方面的修养。同时,教师工作的特点还表现在其劳动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而这种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意志和信念的考验。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是人性中非理性的重要内容,因而教师的工作需要非理性因素的参与从而体现出非理性的特征。而且,老师是社会人,也有精神方面的需要,老师的精神需要甚至比物质需要更强。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关键要在管理上关注老师对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求,而不仅仅是关注老师的金钱欲望。

加强人性管理,增强对教师的情感关注,现代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学校管理者要了解教师的需要,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他们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正确估计他们的作用。要从内心上去激励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用过程和形式去限制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学校管理者要增强服务意识,变权力管理为服务管理,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在生活上要尽可能多地关心和理解教师。

办好一所学校,管理十分关键,它是办学的基础所在,尤其是民办学校,在生源参差不齐的状况下,管理的重要性尤显突出。

管理的主体是教师,作为教师,如何理解管理、实施管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通过反复的观察,了解,思考,我认为管理的真谛可从如下几方面去诠释。

一.管理是一种奉献

古今往来,大凡要成就一番事业者,没有奉献精神作基础,成功只能是空想而已。而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更决定了奉献精神的不可或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春蚕……红烛……”等等。这众多的溢美之辞,无一不折射出奉献精神的光芒。可以说,没有奉献精神,就别奢望搞好管理。从客观上讲,似乎情有可原,但从学校的发展角度看,这种现象不允许存在。还是管理没跟上所致。老师们千万不要发出“无法管”的声音,因为并不是所有课堂上学生都“趴桌子”。这里涉及到一个对管理更深层次的理解问题——管理首先要有奉献精神。如果一看见差生就心烦,一提管理他们就退避三舍,那么,学校的功能、教师的职责将何从体现?

二.管理是一种示范

今天的老师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二字怎讲?“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可见,对教师的要求是学识渊博、身先垂范。但是,要让学生佩服,并由佩服进而生发学习的渴望,则实属不易。(例子从略)老师们,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你是否能身为楷模,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用示范来强化管理。

三.管理是情感的投入与交流

“情感是力量之最”,有人如是说。的确,在教育的范畴里,情感的作用不容忽视。有这样一个案例,初中有位学生叫何思远,是个弱智,生理缺陷严重。可是,从去年开始,却知道要学习了。是什么东西激活了他求知的神经,是什么原因使他如此依恋李老师?答案只有一个——情感。是老师倾注的大量的情感。这情感,不是单纯的同情、怜悯,不是偶尔的良心发现,而是至亲至情的关注、疼爱,是一点一滴的浸润、点化。这种情感的投入与交流,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老师们,如果我们在管理中注重了情感的投入,注重了和学生心与心的对话,我们将事半功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1
严格的管理制度,人性的管理手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