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被诸葛亮设计谋害后,他的墓前为何会跪着诸葛亮的石像呢?

他的墓前为何会跪着诸葛亮的石像呢?

魏延墓现如今是在陕西省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据说是蒋琬在担任蜀国丞相之后,为魏延立的墓葬,还雕刻石马在魏延墓前,这是两个下跪的石马,一个指的是杨仪,另一个指的是麻袋,石马乡也是因此得名。


现如今两座下跪石马像,一座残破一座完整,已经移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据说魏延墓前原本还有一座文官石像,他手中拿着汉中地图,低头想魏延做出忏悔的状态,这个文官很显然指的就是诸葛亮,这又是为何?

其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认定魏延后脑有反骨,曾下令“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做的这个决定在正史里是没有记载的,之所以认为魏延会谋反,全凭自己的猜测,当然还有两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他重用的人来看就知道,像费祎、董允、蒋琬、姜维等人都是循规蹈矩之人,没有和魏延那样冒险的,魏延时常认为诸葛亮胆小,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有时候故意和诸葛亮作对。后来诸葛亮认为自己将星陨落,命不久矣,但是魏延此时在军中威望甚高,担心自己死后没人镇得住他,于是去世之前不惜毁掉蜀国栋梁,设计让马岱斩杀魏延,所以才有诸葛亮跪在魏延墓前的石像。


其二:至于诸葛亮跪于魏延墓前的石像,最主要的来源还是因为,诸葛亮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魏延提出,自己带5000精兵,直出褒中,由子午谷偷袭长安,之后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斜谷,在长安会师,魏延认为这一奇谋必将成功,诸葛亮北伐成功指日可待。

然而诸葛亮认为“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不应该冒险,子午谷虽说是捷径,但是可行性太小,道路狭窄,万一魏军在此地设伏,全军覆没就得不偿失了,再者夏侯楙未必会投降,长安也未必守得住,总之理由一大堆,就是不同意魏延的计谋,所以才出现了诸葛亮拿着汉中地图跪在魏延墓前的石像。


那么历史上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设计谋害的吗?

显然不是,魏延被害与诸葛亮有关系,但是并非诸葛亮去世前下的命令,杀害魏延的人虽然是马岱,但是幕后操纵的人是杨仪,魏延和杨仪素有矛盾,魏延性格高傲,杨仪又自负,二人见面谁也看不起谁,《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常为此事闹心,杨仪有才能,魏延作战勇猛,二人又不对付,自己又不想偏向于哪一个人。


但这只是诸葛亮内心的实际想法,从实际行动上来看,他还是倾向于杨仪的,诸葛亮去世后,杨仪获得最高指挥权,魏延负责断后,这就是偏心,所以说魏延的死和诸葛亮多少有些关系。想想刘备在世时,魏延深得刘备信任,还加封他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可以说是独当一方的大将,丝毫不亚于五虎上将,现如今,刘备去世,诸葛亮又去世,他和杨仪的矛盾上升到极点。


魏延不愿受到杨仪的束缚,在退军途中将栈道烧毁,反攻杨仪,然而部下不服,他们只听从后主刘禅和诸葛亮的命令,可此时刘禅与杨仪站在一边,认为魏延是谋反,部下自然不愿追随,魏延自己则在败逃时被杨仪派遣的马岱斩杀,马岱拿着魏延的头颅送到杨仪面前,杨仪还踩着魏延的脑袋并嘲笑。

综上才有了杨仪、马岱、诸葛亮跪于魏延墓前的石像,只是现如今这些石像已经保存到汉中博物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因为魏延是没有造反之心的,只是当时刘备死了之后,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心思,所以就传出来了魏延想要造反的意思,虽然说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成效的,但是后面这个流言越传越广,就传到了诸葛亮的耳朵里,本来按照诸葛亮的才能,是可以知道这本就是个传言的,但是诸葛亮也想借这个机会杀掉魏延,所以后面魏延就是死在了诸葛亮的手上,但是后人都觉得魏延死的不公,所以在魏延的墓前就有了诸葛下跪的石像。

其实魏延这个人也是不错的,他戎马一生为的就是国家的安宁,但是最后还是被诸葛亮设计而死。其实魏延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心,只是当时诸葛亮就是想借这个机会扳倒魏延,杀掉魏延,所以一生战功赫赫的魏延就这样被诸葛亮给杀了,也算是给诸葛亮一生漂亮的战绩添加了一丝阴暗,而魏延也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其实诸葛亮并不是不知道魏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是在当时的那个局势下,诸葛亮是不能容忍魏延的。虽然说当时流传着魏延想要造反的传说,但是对于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来说,他难道不知道魏延是一个怎样的人吗?而且魏延的一生也是为了朝廷奉献的,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魏延没有造反之心。

只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那样的政治斗争,魏延刚好就成为了牺牲品,所以他最后被诸葛亮设计然后死了。其实大家都知道魏延是个忠臣,就是因为诸葛亮错杀了魏延,所以最后魏延的墓碑前面才会有诸葛亮跪在魏延前面的石像。

第2个回答  2020-09-19

三国时期,有两个人因为长相问题而成为众矢之的,这两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和魏延。司马懿是“鹰视狼顾久后必反”,魏延呢,是“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司马懿后来果然反了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而魏延,却是因为这个“反骨”背了莫大的黑锅而屈死。


据《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合记载:刘备攻取荆襄九郡,在攻打长沙郡时,时为刘表帐下长沙守将的魏延做内应让刘备取了长沙,刘备进入长沙后,于中军帐中封赏有功之臣,诸葛亮却指着夺取长沙首功之臣魏延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如果不是刘备苦苦求情,这魏延恐怕早就成了刀下亡魂,虽然免于一死,可是“脑后反骨”这一黑锅却伴随了魏延一生。现在从科学角度去看这一件事情,什么“脑后反骨”完全是无稽之谈毫无科学依据。


魏延背刘表而投刘备,可以被视为是“良臣择主而适”。事实上魏延也确实忠心耿耿,出身入死奋勇杀敌,魏延对汉室之忠诚,从两件事上可窥一二,曹操在兵出斜谷时,魏延引伏兵而来,曹操阵前高官厚禄利诱,魏延不为所动,张弓射箭打掉曹操一颗门牙,曹操满嘴是血狼狈而逃。这一箭让魏延名垂千古,他是蜀汉唯一一个伤过曹操的将领。诸葛亮第六次出岐山,染病不起,魏延没有临阵变节,而是忠心耿耿杀退司马懿派出的夏侯霸。此等忠义之大将,最后却落得被自己的好搭档马岱阵前斩杀,身首异处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可惜。


魏延的性格是导致他下场悲惨的重要原因,当诸葛亮临终前将军国大事托付于资历威望都远不如他的杨仪的时候,魏延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情绪反弹更是让杨仪感到十分的“不爽”,诸葛亮在死后还要顺便“带走”魏延,用杨仪来主持撤兵大事,这是在有意无意的刺激魏延 ,最终魏延铤而走险被马岱斩杀于阵前,杨仪更是不念同僚之谊直接把魏延夷灭三族。作为蜀汉后期唯一的智勇双全的大将之才,魏延的死宣告了蜀汉那个将星闪耀的时代的结束,从此以后就真的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第3个回答  2020-09-16

魏延的死从来不关诸葛亮什么事,有人因为诸葛亮弃用了魏延的子午谷之谋,加上受演义中有诸葛亮用计让马岱斩魏延这一回的影响,认为诸葛亮很嫌弃魏延,以至于即便在自己死后也要整死这个头有反骨的魏延。

其实正史上诸葛亮已经算比较包容魏延的了,魏延性格高傲,不怎么懂与文臣相处,曾多次与杨仪差点打起来,但诸葛亮因惜才也并没有怪罪他们中任意一个。在诸葛亮死后,他对魏延的安排是“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也就是说诸葛亮深知魏延性格,猜测他或许不会听从自己班师回营的计划,但他也没有强迫魏延一定要回去,而是随他的便。

所以魏延之死与诸葛亮一点关系没有,魏延之死是他与杨仪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兵戎相见,而蜀汉内部又纷纷都站队杨仪,导致之后魏延兵败,然后逃往汉中,最终被杨仪派去的马岱给追上,最终被杀了。

而魏延被杀后,一些亲信为他收了尸,并将其葬在了南郑外的荒野之中,即现在陕西汉中市石马乡。这些亲信们将魏延安葬好后,便在魏延墓旁定居了下来,为魏延守墓。

在魏延墓前确实是跪了石像,但不是石人像,而是两个石马像,两个石马如今是一个残破,一个完整,于1973年移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

这石马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墓葬礼仪,放了石马表明是级别比较高的墓葬,代表着墓主人身份不一般,这也是对魏延生前功绩的一种肯定。一般将军墓都会放一两个的,其实魏延放也属正常。

不过到了后来原石马的意思就变了,慢慢的人们赋予了石马更多的含义,尤其是跪着的秦桧石像出来了。同理,有些为魏延抱不平的人就将跪着的两石马用来代指害魏延的杨仪与杀魏延的马岱,表明对魏延的惋惜。但不管是代指谁,石马都不可能会是受人尊重的诸葛亮。

第4个回答  2020-09-18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入川时,魏延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牙门将,在刘备攻打汉中时因为卓越的功勋被奉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南陵侯,镇守汉中。这么一个卓越的人墓前为什么会跪着诸葛亮的石像。

这可以说是千古奇冤,魏延在归属刘备时诸葛亮就看他脑后有反骨(其实经后世人查验没有反骨),几次三番想斩杀了他,都被刘备阻止(这点看出来刘备的识人能力要比诸葛亮要强),魏延还真的冤枉啊,因为自己头骨头的长相,一直被以为是会造反的人,太不科学了吧。

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每次都请求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走另一路出西川,有点类似于后来的邓艾钟会分兵伐蜀,但诸葛亮一直不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像统领精兵五千人从子午谷直取长安,当时的长安守将是夏侯驸马,怯弱无谋,一定会弃城逃跑,然后与诸葛亮会师与潼关,而诸葛亮认为这条计谋太过冒险没有同意。

在诸葛亮临死的时候,怕魏延造反,就给马岱留一条锦囊妙计,教他斩杀魏延,在后世看来,诸葛亮死后,魏延虽与杨仪不合,但也没有造蜀国的反,在杨仪派兵追杀魏延的时候,魏延完全可以去投靠魏国的司马懿,但是魏延并没有,而是跑去蜀国像后主告杨仪的状,因为魏延虽善于养兵,但性格高傲人人避之。所以在后主面前,也没人愿意为他袒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