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离婚证据的方式有哪些,离婚取证哪些方式不可取

如题所述

一、调取离婚证据的方式有哪些
1、当事人自己取证。通常情况下,离婚案件的证据都由当事人自己取证。自己想要什么,就要举出家庭或者对方有什么的证据。比如,自己想要分得房产,就得举出房产证;自己想要存款,就得举出存折。自己取证要注意,合法的程序和手段保证证据有效的基础。有时,即使事实是真实的,由于取证的手段或者程序不合法,该证据就是无效证据,不会被法院采纳。比如,在其他私人空间偷拍的照片,因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而成为非法证据。
2、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调查。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或者根据一些行业、部门的规定,当事人不能自己去取证,比如银行存款,当事人自己不能查对方的存款,或者不知道对方是否有存款,根据规定,就只能在起诉后,由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向相关的机构查询了。
二、离婚取证哪些方式不可取
1、私人侦探,至于通过私人侦探或调查公司收集外遇的证据,则更有待商榷。因为调查公司注册的经营范围大多是商务信息调查,在婚姻纠纷中的调查权非常有限,更何况经过正规的法律培训的调查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若在取证过程中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权及其他权利的,则常会因取证手段违法导致证据不被法院采信。
2、捉奸在床,由于这一行为引发的夫妻冲突或受害方与第三者的激烈冲突,法院可能依此认定双方夫妻感情已破裂。但这一行为,无疑使夫妻感情修复陷于不可能。另外,若是在他人住处或是宾馆实施捉奸行为,往往会因取证手段不合法而根本不被法庭采信。
3、引诱犯错,引诱犯错是对当事人人格损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取证方式,其根本没有效力性不说,对当事人双方的情感伤害都大。委托方无法辨别情况的真假,只能认定对方有外遇的发生;对“过错方”而言,此种莫须有的罪名亦让自己伤心之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09

    《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因一方重婚或婚外非法同居关系、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无过错方有权要求得到损害赔偿,这合情合理合法。前提是无过错方要能举证证实对方过错的存在,因而在此类诉讼中采集证据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此类证据通常隐蔽性较好,实际诉讼中无过错经常因为采集证据不力,导致法庭证据不足无法达到离婚诉讼要求赔偿的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多的采集各种证据,形成有力的证据链相互映证。

    现就婚姻外遇离婚证据的收集技巧略说一二:

    (一)固定易失证据

    对于婚姻一方与外遇对象来往的手机短信内容、电子邮件内容、电脑博客日记、QQ聊天记录,如果可能应该应当委托公部证门对此类证据作固定处理。

    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量自己固定保存起来,手机短信可以连着手机一起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电脑和网络资料可以截取全屏保存。

    (二)收集文字证据

    婚姻一方在外遇行为突然曝光事发初期,碍于情面、情急之下或表示悔改所写的“忏悔书”、“认错书”、“保证书”、“协议书”等形式的文字材料;

    婚姻一方有嫖娼宿妓、流虻淫乱、开房约会、非法同居等行为,警方介入处理的笔录材料;

    供职单位发觉婚姻一方嫖娼事件、外遇行为等时可能会有的处理决定文件材料;

    知情人或证明人就婚姻外遇或非法同居相关事件所写的书证材料。

    (三)采集视听证据

    夫妻双方就婚姻外遇相关情况交涉的录音资料,这主要靠当事人自己偷录采集;

    婚姻一方与第三者在公共场所出双入对、携手拥抱或进出房间等行为的录像和照片,这些证据材料委托第三方的调查公司私家侦探代理采集,则更为安全可靠和具有独立证据效力。

    (四)采集现场证据

    (广州海巍明法律咨询提示您)采集捉奸在床的现场证据,最好是拍摄录像更能说明问题,此类证据采集难度很大,也较为容易引发激烈的现实冲突,法院通常不提倡此类证据,司法界对此类证据采集方法争议较大,因涉嫌侵犯第三者个人隐私权,有被告上法庭的风险和先例。百度调查员吧有专人解答收集证据相关问题,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那里的文章,哪里不懂可以在原贴下面提问。也可以根据你的案例开贴讨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01

第3个回答  2019-04-04
在现代社会中,一台手机就是一个人的镜像,手机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所有数据,消费,注册,沟通等等,手机里几乎可以拿到你所需要数据的9成,只要你能接触到手机!提供一个UP给你,可以让你深度挖掘所有的历史数据出来,这些包括图片,视频,密码,任何社交软件的聊天记录,传输过的文件,不管他是删除还是什么原因丢失损坏,只要在原来手机发生过的一切都可以提取,另外还可以深度提取SIM卡信息,但是不可以联网的,你可以从中提取所有的价值数据作为参考(以上仅仅是为了深入挖掘数据提供参考,严禁非法使用,用到找我,谢谢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