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维护公共秩序?

如题所述

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
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5
1.大学生要有对祖国的热爱和社会的奉献精神

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挥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大学生应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
这种感情就是一种对本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今天,我国在改革开放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足已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能力和智慧摆脱贫穷和落后的面貌,重新站到世界的前列。大学生有理由自信、自尊和自豪,中国一定能完成繁荣富强的大业,使申华民族再次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

并且,大学生应有为国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新时期的大学生不能放弃忧患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心存压力,知难而进,不断变压力为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振邦兴国。

2.大学生要有自尊做人和诚信不欺的精神

大学生讲人格的尊严就是要使自己趋于高尚并受到他人的尊重,促使自己时刻作出善的行为选择,在生活中表现为诚实、智慧和勇敢,而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侮辱时,能愤然保护自己人格尊严。

如果大学生缺乏这种尊严感,势必会使自己自卑自弃,甚至出现人格的沉沦与失落。为此,大学生就要首先讲礼义廉耻,特别是要知耻,它是大学生人格尊严的底线。新时期大

学生不仅自尊自爱,还应尊重他人,即做人实事求是,诚信不欺。

诚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文化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人格,是与人合作,交友的重要前提。只有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才会受到人们的普遍信赖、欢迎和尊重,愿意与之交往,委以重任;反之,人们会敬而远之,不愿与其交往、合作,那么也就丢掉了做人的尊严。

3.大学生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新世纪,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便失去了生命力。

创新不仅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生命存在的内在需要。简单的重复活动会使人厌倦,而只有超越既往才会给人一种新奇、振奋,使人充满活力、信心和乐趣。因此,我们所培育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道德人格。

而要使大学生做到超越现实,就必须不断提升他们的生存境界,弃旧图新、破旧立新,进行独创性活动,做到不断变革、进步和超越,想前人之未想,做前人之未做。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应以弘扬崇高的道德人格为标准,使自身的心智得到不断发展,心灵得到不断的净化,从而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得到提高。

当然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理想、道德人格是从整体上提出的几点对大学生的要求,并不排斥其个性化人格的发展,因为大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发展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是与人合作的基本前提。大学生也应该有发现和认识自身道德人格缺陷的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以后,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遇到挫折时,及时调整,从而真正地为社会贡献自固的价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5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环境,保护公物,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个人品德: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

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事业成功往往与美好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家庭密切相关。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是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
第3个回答  2013-01-17
加强对自己的心里的暗示 和心里素质 努力加强自己的自觉性 相信你们这些大学生会做的更好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1-17
首先还得在于大学生的自觉性,自觉意识的提高将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的维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