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一)(二)原文和翻译简短

如题所述

古人谈读书(一)(二)的原文和翻译简短如下: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3、译文: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书;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书,那肯定是记不住的。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译文:读书的方法,要按照顺序一层一层地读,要熟读认真思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没有穷尽的。

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译文: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智慧也不会通达;说话不诚实的人是不会有结果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不是很遥远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古人一词的历史来源如下:

1、古人一词的历史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古”字有古老、久远的意思,“人”字则代表人物、人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一词逐渐演变为指代历史上的人物或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2、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古人”一词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已经逝去的人物,这些人物通常具有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华或悲壮的事迹。例如,《离骚》中的“思古人之幽怨兮,怆然独怆而涕下”,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古代的贤人、忠臣等。

3、古人一词还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或深远的影响。例如,古代文献中经常提到“古人以天下为己任”、“古人以孝为先”等,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历史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英雄人物。

4、古人一词的历史来源与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密切相关。如今,“古人”一词已经成为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中常用的术语,用以形容那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或代表性的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