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评价一下李鸿章,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相比谁功劳大,才能大,官职大?

如题所述

呵呵,李鸿章,不好评价啊。。。。在他生前死后,对他始终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的说他是 “ 东方俾斯麦 ” 、“ 地主阶级改革派 ” ,有的说他是 “ 汉奸 ”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 “ 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 ”。在我看来李鸿章还是难以承受 “ 英雄 ” 这顶桂冠的。但他是为 “ 时务所造 ” 和 “ 影响时务 ”倒是事实。他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涉及晚清时代几乎所有的大事。身为朝廷 “ 柱石重臣 ” ,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但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但又具有改革精神。他的言行往往新旧交杂,中西合璧。对内他既开拓又守旧,对外他既抗争也妥协。因而有时顺应时代潮流,有时则阻挡历史的车轮。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他干过许多丑恶的勾当,如对外妥协,出卖主权。这是他一生中的主流。但他也做过一些有利生产力发展的事情,如倡导洋务运动,同情维新运动,对外保持某种抗争性。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不能因为他是 “ 反面人物 ” ,就夸大他的过错,或者把他说的一无是处。当然,李鸿章属于清朝官僚的一份子,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最终制约着他的活动。他们在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方面基本是一致的,他们之间即使在一些重大的内政外交问题上存在着某些分歧,也只不过是枝节而已。在过去,我们往往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相互关系,孤立的讨论李鸿章,过多的追究他个人的责任。在处理某些重大的内政外交问题时,李鸿章往往是参与者和决策者,如果这些决策是正确的,那么功劳势必记在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整个清政府身上。如果这些决策是错误的,那么责任也应由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政府来承担。既不能把功劳完全归于李鸿章,也不能把罪责完全推给李鸿章。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他的功过是非。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同为清朝封疆大吏,曾都为清王朝的稳固和维护国家主权做出过贡献,互相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很难做出比较。刘体智在《异辞录》卷2中说到李鸿章权势时的一句话,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的。“ 坐镇北洋,遥执朝政,凡内政外交,枢府常倚为主,在汉臣中权势为最巨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4
左宗棠功劳最大,没有负面事迹,曾国藩老滑头势力大在皇帝那边博得了不少美誉黑事迹太多皇帝都不敢查。李鸿章心胸狭窄看不得不让好,天天想办法黑左宗棠,办个汉奸。
第2个回答  2020-11-13
曾国藩政治上是先驱者,倡导洋务运动,排在首位,李鸿章军事外交眼光强,是个务实的人,敢于担当,却也犯了一些错误,毁誉参半,左宗棠贡献主要是新疆上,但性格一直是他最大的问题,与前三人相比,张之洞太爱惜羽毛了,想要政绩,名声最好,实业却大多亏本,主要贡献在文化教育上。
第3个回答  2013-03-07
这几个人中当然是曾国藩的故事最多,同时争议也是比较多的,而能与之比肩的就只有后来的李鸿章。曾国藩是这几个人的老师,而张之洞是曾国藩的属将。追问

具体评价一下李鸿章

第4个回答  2020-02-26
(2019·随州)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洋务运动治标不得力,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014·黄石)“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
(2012·鄂州)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前往哈密的路上,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队伍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这位老人是左宗棠。
……
打仗就是烧钱——当时清廷经过一连串的败仗和不平等条约已经欠下了一屁股债,国库亏空,而且海防压力巨大,对疆防并不上心,很多大臣主张放弃新疆,不愿再往疆防上投钱。
然而左帅是力主疆防的军机大臣,力排众议,请求朝廷出兵平定西北,但是国库没钱。一来战事紧急,急需军饷,利息高的银行筹钱快,能马上借到钱。二来是把利息高的英国银行等原本支持叛军的国家绑在同一辆战车上,如果平叛失败就还不上了,迫使英国等不再干预清军平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