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乐舞艺术和敦煌艺术有何特点

唐朝乐舞艺术和敦煌艺术有何特点

  【唐朝乐舞特点】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舞蹈艺术,唐代舞蹈式样之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历代所不能企及. 舞蹈以独立的表演艺术风格登上艺术舞台.舞蹈分类以动作技巧和风格特征来划分,说明了舞蹈动作技巧体系的完善. 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说明了编导水平的成熟.
  舞蹈能够在唐朝发展的如此繁荣,这和唐朝的君主,经济,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自唐高祖登基之后,宫廷舞蹈开始了改革发展,宴享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 而"立部伎""坐部伎"中最为著名也最有影响的一部乐舞是<秦王破阵乐><新唐书.礼乐志>记:"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很可惜的是,我国已经失传,但在日本还有保留.而说起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万不陌生.此乐舞由唐玄宗作曲,杨玉环表演,是在汉代<相和大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其气势华贵辉宏.
  相传,唐玄宗梦游月宫,闻仙乐觅见众仙女着羽衣,在神仙幻境中翩然起舞.蒙醒后依据回忆记下乐曲命贵妃杨玉环和乐舞蹈.也正是因为君主的喜爱和推崇,推进了舞蹈的发展,歌舞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事,尤其是在士族大夫和贵族阶层中,每宴游,必有舞.
  如此之下,歌舞艺妓云云,但地位低下,命运悲惨,没有人的尊严,完全供他人娱乐,为佐宴之物,更甚者,她们随时都有可能丧身权贵

  【敦煌舞特点】

  敦煌舞以石窟壁画舞姿为依托,与以往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舞派和汉唐舞派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敦煌舞独特的流动韵律、舞蹈语汇和美学特征拓展了中国古典舞全新的创作前景,它以全新的舞蹈思维走上舞台,一经演出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众多经典舞剧常演不衰。·舞台辉煌三十年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舞蹈作品,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梅兰芳先生的京剧《天女散花》构思便源于石窟壁画中的伎乐天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6
从别处找的,有点乱,楼主看看吧。
形成中国古代乐舞史上的一个高峰由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频繁、舞蹈的因素,在音乐舞蹈方面,既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舞艺术传统。
西域乐舞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唐代整体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密,又融汇了外来音乐
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音乐舞蹈之大成,又广泛吸取了西域各国以及其他地区和民族乐舞艺术的优秀成果,在统治者的亲自倡导和参与之下,较前代有所发展与突破,成为我国古代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全国政治、...
由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在音乐舞蹈方面,既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舞艺术传统,又融汇了外来音乐、舞蹈的因素,形成中国古代乐舞史上的一个高峰。 西域乐舞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唐代整体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密。

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音乐舞蹈之大成,又广泛吸取了西域各国以及其他地区和民族乐舞艺术的优秀成果,在统治者的亲自倡导和参与之下,较前代有所发展与突破,成为我国古代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长安城乐舞艺术的发展上又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从而成为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乐舞艺术最为繁荣之地。
乐舞是唐代长安最为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不仅朝廷大典、招待外来的使者要表演,而且诸如婚丧嫁娶、各种节日、宴会乃至游园赏花、打球、泛舟等,也有乐舞助兴。由此可见,当时的乐舞已成为唐代长安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阶层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
唐代长安的乐舞按其服务的对象和演出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宫廷乐舞和民间乐舞,宫廷乐舞主要在宫廷之中为帝后王室、政府官员、外来使者演奏,偶尔也移至宫外与民同享;民间乐舞则主要流行于乡村、城郊之中,为广大的城乡百姓表演。
第2个回答  2016-04-27
 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音乐舞蹈之大成,又广泛吸取了西域各国以及其他地区和民族乐舞艺术的优秀成果,在统治者的亲自倡导和参与之下,较前代有所发展与突破,成为我国古代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长安城乐舞艺术的发展上又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从而成为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乐舞艺术最为繁荣之地。

  乐舞是唐代长安最为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不仅朝廷大典、招待外来的使者要表演,而且诸如婚丧嫁娶、各种节日、宴会乃至游园赏花、打球、泛舟等,也有乐舞助兴。由此可见,当时的乐舞已成为唐代长安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阶层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

  唐代长安的乐舞按其服务的对象和演出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宫廷乐舞和民间乐舞,宫廷乐舞主要在宫廷之中为帝后王室、政府官员、外来使者演奏,偶尔也移至宫外与民同享;民间乐舞则主要流行于乡村、城郊之中,为广大的城乡百姓表演。
第3个回答  2016-04-20
前,指历史时期的一段或一个朝代中的音乐舞蹈风格,有时代特色。后,是指敦煌文化下地域特色的现代创作艺术。民族上说,前者指华夏民族,后者是亚欧文化碰撞的产物。风格有相似点,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第4个回答  2016-05-07
唐朝乐舞艺术:
中国唐朝的舞蹈艺术,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的推动下,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此时乃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其舞蹈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强大的国力,社会思想开放,各民族及外国文化均能被充分吸收而融合。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普遍,观赏舞蹈表演成为人民艺术生活的一要,来自民间、经艺术加工后、形式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燕乐舞蹈也大量涌现,堪为唐代舞蹈一大胜观。
唐人把舞蹈视为抒情和展示才华,表示礼节的手段能文能武、能歌善舞的文化素养。盛唐时,宫廷中设置了完善健全的太常寺、教坊,管理宫廷乐舞等事宜。唐玄宗时又从坐部伎及宫女中挑选出一大批技艺最高的乐工、舞伎,设立了梨园,专事歌舞的排练和演出。著名代表人物有善作曲能伴舞的唐玄宗与以善舞“霓裳羽衣”的杨贵妃,亲自排练过声势浩大的破阵乐的唐太宗李世民;即兴善舞以抒情的诗人李白。唐代的宗教乐舞也很发达,如鹤舞和花舞等礼佛娱人的舞蹈在佛寺中很常见;祭祀巫舞从巴楚之地到中国西北荒村都很兴盛,唐代宫廷的驱傩是种面具神舞,继承汉代的宫仪规模亦即为盛大。
敦煌艺术亦称为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包括壁画、彩塑、建筑、乐舞、书法艺术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飞天艺术… 
敦煌艺术: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於一体的立体艺术,其具有敦煌地方特点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建筑艺术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馀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彩塑艺术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後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艺术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徵。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艺术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於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馀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
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