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舞蹈是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峰

如题所述

唐朝乐舞艺术:中国唐朝的舞蹈艺术,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的推动下,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此时乃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其舞蹈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强大的国力,社会思想开放,各民族及外国文化均能被充分吸收而融合。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普遍,观赏舞蹈表演成为人民艺术生活的一要,来自民间、经艺术加工后、形式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燕乐舞蹈也大量涌现,堪为唐代舞蹈一大胜观。唐人把舞蹈视为抒情和展示才华,表示礼节的手段能文能武、能歌善舞的文化素养。盛唐时,宫廷中设置了完善健全的太常寺、教坊,管理宫廷乐舞等事宜。唐玄宗时又从坐部伎及宫女中挑选出一大批技艺最高的乐工、舞伎,设立了梨园,专事歌舞的排练和演出。著名代表人物有善作曲能伴舞的唐玄宗与以善舞“霓裳羽衣”的杨贵妃,亲自排练过声势浩大的破阵乐的唐太宗李世民;即兴善舞以抒情的诗人李白。唐代的宗教乐舞也很发达,如鹤舞和花舞等礼佛娱人的舞蹈在佛寺中很常见;祭祀巫舞从巴楚之地到中国西北荒村都很兴盛,唐代宫廷的驱傩是种面具神舞,继承汉代的宫仪规模亦即为盛大。敦煌艺术亦称为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包括壁画、彩塑、建筑、乐舞、书法艺术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飞天艺术… 敦煌艺术: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於一体的立体艺术,其具有敦煌地方特点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建筑艺术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馀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彩塑艺术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後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壁画艺术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徵。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敦煌艺术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於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馀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7
新中国第一代专业舞人学习中国古典舞,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舞目。他们大都是从学习舞蹈性比较强的京剧、昆曲的折子戏入门,老师从戏曲中提炼、整理舞蹈片段,如起霸、趟马、水袖、剑、刀枪把子等,都一一当做教材。所谓“当代中国古典舞”不啻是在教学所需的“逼迫”下,经过几代舞人的艰苦探索,实现了“脱胎”与“再造”。它继承了戏曲、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提炼了东方神韵的审美特质,借鉴了西方舞蹈体系化构建的经验,融铸成这一舞种的“大概念”。它不限于一种体系(学派),除北京舞蹈学院以“身韵”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占据主流;还有以复现汉唐舞蹈文化遗存为支撑点的“汉唐舞派”;以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形象为依据的“敦煌舞派”;以及新近从昆曲中提炼、生成的“昆舞”流派。尽管它们在深入开掘、继承传统文化精神和凸显东方神韵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们可以从各个流派的训练体系的相对完整、舞蹈语言的相对自恰、已经累积了以其语言体系为创作基础的优秀舞目等,来验证这个工程的卓有成效。也正是在流派纷呈的发展态势中,展示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独特的风景(图11)。
在当代中国,超时速蓬勃发展的芭蕾舞及其民族化的成功探索,方兴未艾的现代舞,无不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消化力和内蕴风骨。对此之论述,篇幅所限本文不赘。正是在对外来舞蹈文化的汲取、融合中,中国当代舞蹈创作除拥有风格性的民族舞蹈语言、程式化古典舞语言为支柱,还得以运用“掺糅型”、“通用性”舞蹈语言,获得更灵活、丰富的创作手段和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天之轿子”――当代舞人,若时时领悟先人的恩泽、大师的风范,时代的沐浴,力避动辄自诩“独创”、“首创”的虚妄,把握“自信与自知之明”的心理平衡,将葆有其长久的创造力,必将奉献无愧于伟大时代、具有经久魅力的舞蹈作品。
四、结语
信马由缰,舞蹈实难概说,只能从文化特征及审美特点上做一宏观概览。话又说回来,忖度舞蹈、亲近舞蹈主要靠“观赏”与“参与”。当我们回味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中那壮观的舞蹈场景,国庆60周年国家领导人与群众手拉着手联欢共舞的情境,诸此等等,定会感悟舞蹈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冲击力更直接、更强烈!
  正如英国哲学家赫夫洛克•埃利斯所说:“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我们不但对人的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